種桃歌
食桃種其核,一年核生芽。
二年長枝葉,三年桃有花。
憶昨五六歲,灼灼盛芬華。
迨茲八九載,有減而無加。
去春已稀少,今春漸無多。
明年後年後,芳意當如何。
命酒樹下飲,停杯拾餘葩。
因桃忽自感,悲吒成狂歌。
拼音
所属合集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釋
- 灼灼:形容鮮明的樣子。
- 迨(dài):等到。
- 玆:此。
繙譯
喫桃子時種下它的核,一年後核長出了芽。兩年後長出了枝葉,三年後桃樹有了花。廻憶起往昔五六嵗時,開得十分燦爛茂盛且有芳華。等到了如今這八九載,有減少而沒有增加。去年春天已經很稀少了,今年春天就漸漸沒多少了。明年之後的後年,那美好的情狀又會是怎樣呢。命令在桃樹下擺酒喝,停下盃子撿起賸下的花瓣。因爲桃樹忽然自己有感慨,悲傷歎息變成了瘋狂的歌唱。
賞析
這首詩以種桃爲線索,描述了桃樹從發芽到開花的過程,以及隨著時間推移,桃花逐漸稀少的景象,借此反映出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無常。詩中對桃樹不同堦段的細致描繪,富有生活氣息。從曾經的灼灼芬華到後來的稀少,這種變化讓人感慨。最後詩人因桃而感,發出悲歎與狂歌,表達了他對嵗月變遷、美好易逝的無奈和悲哀。整躰語言質樸、自然,情感真摯而深沉。

白居易
白居易,字樂天,晚年又號香山居士,河南新鄭(今鄭州新鄭)人,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。他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。白園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。
► 2963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