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暮

· 杜甫
日落風亦起,城頭鳥尾訛。 黃雲高未動,白水已揚波。 羌婦語還哭,胡兒行且歌。 將軍別換馬,夜出擁彫戈。
拼音 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(é):變化,這裏指鳥尾搖動。
  • 黃雲:指夕陽下的雲彩,因光線照射而呈黃色。
  • 白水:指河流,因反射陽光而顯得波光粼粼。
  • 羌婦:指羌族的婦女。
  • 胡兒:指胡族的兒童。
  • 彫戈(diāo gē):裝飾華麗的戈,古代的一種兵器。

翻譯

夕陽西下,風也隨之而起,城頭上的鳥兒尾巴搖動不定。 黃色的雲彩高高掛着,似乎還未被風吹動,而白水河上已經波光粼粼。 羌族的婦女邊說話邊哭泣,胡族的兒童邊走邊唱歌。 將軍換乘了另一匹馬,夜晚出城,手持裝飾華麗的戈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邊塞日暮的景象,通過對比黃雲與白水的靜與動,展現了自然界的壯美與變幻。詩中羌婦的哭泣與胡兒的歌聲,形成鮮明對比,反映了邊疆民族的生活狀態和情感表達。將軍夜出的場景,則增添了一絲戰爭的緊張氣氛,體現了邊塞生活的艱辛與不易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邊疆生活的深刻感受。

杜甫

杜甫

杜甫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老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。漢族,鞏縣(今河南鞏義)人。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備受推崇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。杜甫被世人尊爲“詩聖”,其詩被稱爲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 ► 142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