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日兩篇

· 杜甫
元日到人日,未有不陰時。 冰雪鶯難至,春寒花較遲。 雲隨白水落,風振紫山悲。 蓬鬢稀疏久,無勞比素絲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人日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人日:古代節日,農曆正月初七。
  • 元日:農曆正月初一。
  • :黃鶯,一種鳥。
  • 紫山:紫色的山,這裏可能指山上的植被因寒冷而顯得暗淡。
  • 蓬鬢:散亂的頭髮,形容頭髮稀疏。
  • 素絲:白色的絲線,比喻頭髮。

翻譯

從新年第一天到人日,沒有一天不是陰沉的。 冰雪中黃鶯難以到來,春寒使得花開得較晚。 雲隨着白水落下,風在紫山上呼嘯,顯得悲涼。 我的頭髮已經稀疏很久了,不再需要與白色的絲線相比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春節期間的寒冷天氣和詩人孤獨淒涼的心境。詩中,「元日到人日,未有不陰時」直接表達了春節期間持續的陰冷天氣,這種天氣不僅影響了自然界的生機,也映射出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鬱。「冰雪鶯難至,春寒花較遲」進一步以自然景象來象徵詩人內心的感受,黃鶯不來、花開遲緩,都是詩人心情的寫照。後兩句「雲隨白水落,風振紫山悲」則通過自然景象的動態描繪,增強了詩的悲涼氣氛。最後,「蓬鬢稀疏久,無勞比素絲」直接抒發了詩人對自己衰老的感慨,不再需要與年輕時的頭髮相比,透露出深深的無奈和哀愁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充分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沉鬱風格。

杜甫

杜甫

杜甫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老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。漢族,鞏縣(今河南鞏義)人。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備受推崇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。杜甫被世人尊爲“詩聖”,其詩被稱爲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 ► 142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