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二秋:指秋天第二次月圓之時,即農曆八月。
- 葉神媛:指織女星,傳說中織女是天帝的孫女,故稱「神媛」。
- 七夕:農曆七月初七,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。
- 仙妃:指織女,因其爲天上的仙女,故稱「仙妃」。
- 影照:映照。
- 河陽妓:指河陽橋上的女子,此處比喻織女。
- 色麗:色彩豔麗。
- 平津闈:指宮門,此處比喻天宮。
- 鵲橋:傳說中七夕牛郎織女相會時,由喜鵲搭成的橋。
- 龍車:傳說中神仙所乘的車,此處指織女所乘的車。
- 霄外:雲霄之外,指天空極高處。
- 露泫:露珠滴落的樣子。
- 珠佩:綴有珠子的佩飾,此處指織女身上的裝飾。
- 雲移:雲彩移動。
- 薦:獻上。
- 錦衣:華美的衣服。
- 黃月:指月亮,因月光呈黃色,故稱「黃月」。
- 夜久:夜深。
- 靨星:指織女星,因其位於天河之濱,如美人之靨,故稱「靨星」。
- 空接:空自相接,指牛郎織女相會。
- 靈臺:指天宮。
- 方恧:羞愧。
- 辨支機:指織女織布的機杼。
翻譯
秋天的第二次月圓之夜,織女這位天上的神媛,七夕之夜我們仰望着天上的仙妃。她的倩影映照在河陽橋上的女子身上,她的美麗超越了凡間的宮門。喜鵲搭成的橋在波光中顯現,織女乘坐的龍車在雲霄之外飛馳。露珠滴落在她綴滿珠子的佩飾上,雲彩移動間,她獻上了華美的錦衣。夜深了,黃色的月亮落下,夜空中織女星稀疏,牛郎織女空自相會於天宮之下,羞愧地辨認着織布的機杼。
賞析
這首作品描繪了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相會的神話傳說,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筆觸,展現了天宮仙境的神祕與美麗。詩中「鵲橋波里出,龍車霄外飛」等句,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織女與牛郎相會的場景,而「露泫低珠佩,雲移薦錦衣」則進一步以細膩的筆觸勾勒了織女的形象。結尾「空接靈臺下,方恧辨支機」則抒發了對牛郎織女相會之難的感慨,以及對天宮仙境的嚮往與留戀。

任希古
生卒年不詳。希古,一作知古,一作奉古。名敬臣,以字行。棣州(今山東陽信東南)人。5歲喪母,刻志從學。16歲時,刺史崔樞欲舉秀才,自以學未廣,遁去。又3年卒業,舉孝廉,授著作局正字。遷祕書郎。虞世南重之,召爲弘文館學士,俄授越王府西閣祭酒。後舉制科,擢許王文學。復爲弘文館學士,終太子舍人。生平見《新唐書》本傳。《舊唐書·經籍志下》錄《任希古集》5卷(《新唐書·藝文志四》作10卷),已佚。《全唐詩》存詩6首。
► 6篇诗文
任希古的其他作品
- 《 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》 —— [ 唐 ] 任希古
- 《 和李公七夕 》 —— [ 唐 ] 任希古
- 《 和長孫祕監伏日苦熱 》 —— [ 唐 ] 任希古
- 《 和東觀羣賢七夕臨泛昆明池 》 —— [ 唐 ] 任希古
- 《 和左僕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 》 —— [ 唐 ] 任希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