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元觀陪杜大夫中元日觀樂

· 戎昱
今朝歡稱玉京天,況值關東俗理年。 舞態疑回紫陽女,歌聲似遏綵雲仙。 盤空雙鶴驚幾劍,灑砌三花度管絃。 落日香塵擁歸騎,囗風油幕動高煙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中元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開元觀:唐代著名的道觀,位於長安。
  • 杜大夫:具體人物不詳,可能是當時的官員。
  • 中元日:農曆七月十五日,道教稱爲中元節。
  • 玉京天:指天宮,這裏比喻開元觀。
  • 關東: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,這裏泛指中原地區。
  • 俗理年:指民間的慶祝活動。
  • 紫陽女:指仙女,紫陽爲道教中的仙境。
  • :阻止,這裏指歌聲高亢,彷彿能阻止雲彩飄動。
  • 綵雲仙:指仙界的雲彩,綵雲即五彩雲。
  • 盤空:在空中盤旋。
  • 雙鶴:象徵長壽和吉祥的鳥。
  • 幾劍:指劍舞,古代舞蹈中的一種。
  • 灑砌:灑在臺階上,砌即臺階。
  • 三花:指三朵花,這裏可能指舞蹈中的裝飾或動作。
  • 度管絃:伴隨着管絃樂器的演奏。
  • 香塵:指香氣和塵埃,這裏形容熱鬧的場面。
  • 歸騎:回家的馬隊。
  • 囗風:疑爲「和風」,指輕柔的風。
  • 油幕:塗有油的帳幕,這裏指華麗的帳篷。
  • 動高煙:指煙霧繚繞,形容場面盛大。

翻譯

今天在開元觀,我們歡慶如同在天宮一般,何況正值關東地區民間慶祝的時節。舞者的姿態彷彿是紫陽仙境中的仙女,歌聲高亢,似乎能阻止仙界的五彩雲彩。空中盤旋的雙鶴驚動了劍舞,三朵花隨着管絃樂器的演奏灑在臺階上。落日時分,香氣和塵埃中,歸家的馬隊被輕柔的風吹拂,華麗的帳篷中煙霧繚繞,場面盛大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開元觀中元節的熱鬧場景,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,展現了節日的歡樂氣氛和盛大的場面。詩中「舞態疑回紫陽女,歌聲似遏綵雲仙」等句,巧妙地將舞蹈和歌聲與仙境相聯繫,增強了詩歌的神祕感和藝術美感。整體上,詩歌節奏明快,意境開闊,表達了對節日慶典的讚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。

戎昱

戎昱(róngyù),唐代詩人。荊州(今湖北江陵)人,郡望扶風(今屬陝西)。少年舉進士落第,遊名都山川,後中進士。寶應元年,從滑州、洛陽西行,經華陰,遇見王季友,同賦《苦哉行》。大曆二年秋回故鄉,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。後流寓湖南,爲潭州刺史崔瓘、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。建中三年居長安,任侍御史。翌年貶爲辰州刺史。後又任虔州刺史。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,流寓桂州而終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。名作《苦哉行》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。羈旅遊宦、感傷身世的作品以《桂州臘夜》較有名。 ► 12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