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

· 杜甫
驄馬新鑿蹄,銀鞍被來好。 繡衣黃白郎,騎向交河道。 問君適萬里,取別何草草。 天子憂涼州,嚴程到須早。 去秋羣胡反,不得無電埽。 此行收遺氓,風俗方再造。 族父領元戎,名聲國中老。 奪我同官良,飄颻按城堡。 使我不能餐,令我惡懷抱。 若人才思闊,溟漲浸絕島。 尊前失詩流,塞上得國寶。 皇天悲送遠,雲雨白浩浩。 東郊尚烽火,朝野色枯槁。 西極柱亦傾,如何正穹昊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驄馬:青白色的馬。
  • 鑿蹄:給馬蹄釘掌。
  • 繡衣:指華麗的衣服,這裏用來形容官員的服飾。
  • 交河:地名,在今新疆吐魯番市西。
  • 涼州:古代地名,今甘肅省一帶。
  • 嚴程:嚴格的行程,指時間緊迫。
  • 羣胡:指當時的少數民族叛亂。
  • 電埽:比喻迅速平定。
  • 遺氓:指流離失所的百姓。
  • 風俗:社會習俗。
  • 再造:重建,復興。
  • 族父:指家族中的長輩,這裏可能指某位高級將領。
  • 元戎:主帥,高級將領。
  • 國中老:國家的元老,有威望的老臣。
  • 同官:同僚。
  • 飄颻:飄搖不定,形容局勢動盪。
  • 惡懷抱:心情惡劣。
  • 溟漲:大海的波濤。
  • 浸絕島:淹沒孤島,形容思緒深遠。
  • 塞上:邊塞地區。
  • 國寶:國家的寶貴人才。
  • 穹昊:天空,這裏指國家的政治局勢。

翻譯

青白色的馬剛剛釘上新蹄鐵,銀色的馬鞍披掛得正合適。穿着華麗衣服的黃白郎,騎馬前往交河地區。

問你遠行萬里,離別爲何如此匆忙。天子擔憂涼州的局勢,你的行程必須儘早完成。

去年秋天,羣胡反叛,不能不迅速平定。這次出行是爲了收容流離失所的百姓,重建當地的風俗。

族父作爲主帥,是國家的元老。他奪走了我的同僚,使局勢動盪不安。

這讓我食不下咽,心情極爲惡劣。你的才思廣闊,如同大海波濤淹沒孤島。

在尊前失去了詩友,在邊塞得到了國家的寶貴人才。皇天也爲送別而悲傷,雲雨茫茫一片。

東郊還在戰火中,朝野上下都顯得憔悴。西極的柱子也傾斜了,如何才能正視這國家的政治局勢呢?

賞析

這首詩是杜甫送別長孫九侍御赴武威擔任判官的作品。詩中,杜甫表達了對朋友遠行的關切和對國家局勢的憂慮。通過描繪驄馬、繡衣等意象,展現了出征的莊嚴與緊迫。詩的後半部分,杜甫抒發了對同僚被調離的不滿和對國家動盪的擔憂,以及對朋友才思的讚賞。整首詩情感深沉,語言凝練,展現了杜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時局的敏銳洞察。

杜甫

杜甫

杜甫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老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。漢族,鞏縣(今河南鞏義)人。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備受推崇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。杜甫被世人尊爲“詩聖”,其詩被稱爲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 ► 142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