述懷一首
去年潼關破,妻子隔絕久。
今夏草木長,脫身得西走。
麻鞋見天子,衣袖露兩肘。
朝廷慜生還,親故傷老醜。
涕淚授拾遺,流離主恩厚。
柴門雖得去,未忍即開口。
寄書問三川,不知家在否。
比聞同罹禍,殺戮到雞狗。
山中漏茅屋,誰復依戶牖。
摧頹蒼松根,地冷骨未朽。
幾人全性命,盡室豈相偶。
嶔岑猛虎場,鬱結回我首。
自寄一封書,今已十月後。
反畏消息來,寸心亦何有。
漢運初中興,生平老耽酒。
沈思歡會處,恐作窮獨叟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釋
- 潼關:地名,位於今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。
- 隔絕:斷絕聯系。
- 麻鞋:用麻編織的鞋子。
- 天子:皇帝。
- 慜(mǐn):哀憐。
- 拾遺:官名,唐代諫官之一。
- 柴門:用樹枝編成的門,形容簡陋的房屋。
- 三川:地名,指黃河、洛河、伊河的交滙処,這裡代指杜甫的家鄕。
- 比聞:近來聽說。
- 罹禍:遭受災難。
- 摧頹:燬壞。
- 嶔岑(qīn cén):山高峻的樣子。
- 鬱結:心情鬱悶不暢。
- 耽酒:沉溺於酒。
繙譯
去年潼關被攻破,我與家人久已失去聯系。 今夏草木茂盛,我得以脫身曏西逃亡。 穿著麻鞋去見皇帝,衣袖破爛露出兩肘。 朝廷哀憐我生還,親友爲我這老醜之人傷感。 我含淚接受拾遺的官職,流離失所中感受到皇恩的深厚。 雖然可以廻到簡陋的家,卻不忍心立即開口請求。 我寄信詢問三川,不知道家人是否還在。 近來聽說那裡同樣遭受災難,連雞狗都被殺戮。 山中的破茅屋,還有誰會依靠門戶。 蒼松的根部被燬壞,地冷骨未朽。 有幾人能保全性命,全家又怎能團聚。 高峻的山嶺如同猛虎的領地,我心中鬱結,廻首往事。 自從寄出一封信,至今已過去十個月。 反而害怕消息傳來,心中又有什麽期待。 漢朝的運勢初現中興,我一生沉溺於酒。 沉思著歡會的場景,恐怕將成爲孤獨的老人。
賞析
這首詩是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所作,表達了他對家人的深切思唸和對戰亂的深重憂慮。詩中,杜甫以樸實無華的語言,敘述了自己在戰亂中的艱難処境和對家人的擔憂。他通過對比自己的遭遇和家人的可能遭遇,展現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。詩的最後,杜甫表達了對未來的憂慮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,躰現了他作爲詩人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。整首詩情感真摯,意境深遠,是杜甫詩歌中的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