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属合集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田舍:農家。
- 清江曲:清澈的江水彎曲處。
- 柴門: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。
- 古道旁:古老的道路旁邊。
- 市井:集市,這裏指人煙稠密的地方。
- 地僻:地方偏僻。
- 櫸柳:一種柳樹,枝條柔軟。
- 枇杷:一種果樹,果實可食,味甜。
- 鸕鶿:一種水鳥,善於潛水捕魚。
- 魚梁:捕魚的設施,通常是在水中築起的石堤或木架,用來攔截魚類。
翻譯
農舍坐落在清澈的江水彎曲處,簡陋的柴門緊鄰着古老的道路旁。 草木茂盛,幾乎遮蔽了集市的蹤跡,地方偏僻,連衣裳都懶得整理。 櫸柳的枝條柔軟而弱不禁風,枇杷樹的每一棵都散發着香氣。 夕陽西下,鸕鶿在陽光下曬着翅膀,魚梁上滿是它們捕獲的魚。
賞析
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的田園風光。詩人通過對田舍、清江、柴門、古道等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,展現了一個遠離塵囂、自然和諧的鄉村景象。詩中「草深迷市井,地僻懶衣裳」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簡樸生活的嚮往和滿足。後兩句通過對櫸柳和枇杷的描寫,進一步以植物的生機盎然來象徵田園生活的美好。結尾的鸕鶿曬翅,不僅增添了畫面的生動性,也隱喻了田園生活的自給自足和寧靜安詳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。

杜甫
杜甫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老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。漢族,鞏縣(今河南鞏義)人。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備受推崇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。杜甫被世人尊爲“詩聖”,其詩被稱爲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
► 142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