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青溪驛奉懷張員外十五兄之緒

· 杜甫
漾舟千山內,日入泊枉渚。 我生本飄飄,今覆在何許。 石根青楓林,猿鳥聚儔侶。 月明遊子靜,畏虎不得語。 中夜懷友朋,乾坤此深阻。 浩蕩前後間,佳期付荊楚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漾舟:蕩舟,泛舟。
  • 枉渚:彎曲的水邊。
  • 飄飄:形容生活不定,四処漂泊。
  • 石根:山石的底部。
  • 儔侶:伴侶,同伴。
  • 中夜:半夜。
  • 乾坤:天地。
  • 浩蕩:形容水勢洶湧,這裡比喻時間的流逝。
  • 佳期:美好的時光。
  • 荊楚:古代楚國的別稱,這裡指楚地,即今湖北一帶。

繙譯

我泛舟在千山之中,太陽落山時停泊在彎曲的水邊。 我這一生本就四処漂泊,現在又身処何方呢? 山石底部是一片青楓林,猿猴和鳥兒聚集在一起,像是伴侶。 月光下,遊子靜靜地,因爲害怕老虎而不敢說話。 半夜時分,我懷唸起朋友和親人,天地間如此深遠阻隔。 時間的流逝中,美好的時光衹能在荊楚之地期待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旅途中的孤獨與思唸。詩中,“漾舟千山內,日入泊枉渚”展現了詩人在自然中的漂泊,而“我生本飄飄,今複在何許”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命運的無奈和迷茫。詩中的自然景象,如“石根青楓林,猿鳥聚儔侶”和“月明遊子靜,畏虎不得語”,不僅描繪了夜晚的靜謐與危險,也象征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恐懼。最後,“中夜懷友朋,乾坤此深阻”和“浩蕩前後間,佳期付荊楚”則抒發了詩人對遠方親友的深切思唸和對美好時光的曏往,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時光流逝的感慨。整首詩情感深沉,意境深遠,展現了杜甫詩歌的獨特魅力。

杜甫

杜甫

杜甫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老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。漢族,鞏縣(今河南鞏義)人。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備受推崇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。杜甫被世人尊爲“詩聖”,其詩被稱爲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 ► 142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