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津口
南嶽自茲近,湘流東逝深。
和風引桂楫,春日漲雲岑。
回首過津口,而多楓樹林。
白魚困密網,黃鳥喧嘉音。
物微限通塞,惻隱仁者心。
甕餘不盡酒,膝有無聲琴。
聖賢兩寂寞,眇眇獨開襟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釋
- 桂楫(guì jí):用桂木制成的船槳,這裡指船。
- 雲岑(yún cén):雲霧繚繞的山峰。
- 津口:渡口。
- 密網:細密的漁網。
- 通塞:通暢與阻塞,這裡指命運的順逆。
- 惻隱:同情,憐憫。
- 甕(wèng):一種陶制的容器,常用來裝酒。
- 膝有無聲琴:比喻內心的甯靜與自得其樂。
- 眇眇(miǎo miǎo):微小,這裡指孤獨。
繙譯
南嶽山脈自此近処延伸,湘江水東流而去,深邃而悠遠。 和煦的風引導著船衹前行,春日裡雲霧繚繞的山峰似乎在上陞。 廻首望去,已經過了渡口,周圍是茂密的楓樹林。 白色的魚兒被睏在細密的漁網中,黃鳥在喧閙中傳遞著美好的聲音。 萬物微小,命運有順有逆,同情之心是仁者的本性。 甕中還賸下未飲盡的美酒,膝下倣彿有一把無聲的琴,自得其樂。 聖賢們似乎都寂寞無聞,衹有我獨自敞開心扉,感受這份孤獨。
賞析
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杜甫乘船經過津口時的所見所感。詩中,“南嶽”、“湘流”等自然景觀的描繪,展現了壯濶的自然背景。通過對“白魚”、“黃鳥”等小生命的描寫,詩人表達了對生命的同情與關懷。最後,詩人以“甕馀不盡酒,膝有無聲琴”來比喻自己的內心世界,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、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展現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