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属合集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銅官渚(tóng guān zhǔ):地名,位於今湖南省長沙市附近。
- 渚(zhǔ):水中的小塊陸地。
- 楚帆:指楚地的船帆,楚地即今湖南、湖北一帶。
- 湘渚:湘江中的小島或岸邊。
- 水耕:指在水田中耕作。
- 春火:春天燒山以開墾土地的火。
- 雲物晦:雲霧使得景物昏暗不明。
- 逆行:逆流而上。
- 波浪慳(bō làng qiān):波浪洶涌,難以航行。
- 杳(yǎo):深遠,不見蹤影。
翻譯
夜晚未至,楚地的船帆已降落,爲了躲避風浪,停泊在湘江的小島間。 水田耕作前先浸泡雜草,春天用火燒山以開墾土地。 早早停泊,雲霧使得四周景物昏暗,逆流而上,波浪洶涌,航行艱難。 突然飛來一對白鶴,轉眼間就消失在遠方,難以追尋。
賞析
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銅官渚避風時的所見所感。詩中,「不夜楚帆落」一句,既表達了詩人對楚地船隻的觀察,也暗示了風勢之大,使得船隻不得不提前降帆。詩中的自然景象,如「水耕先浸草,春火更燒山」,生動地描繪了當地的農耕景象。後兩句「早泊雲物晦,逆行波浪慳」則進一步以雲霧和波浪的描寫,傳達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深刻感受。最後,「飛來雙白鶴,過去杳難攀」以白鶴的飛翔,象徵了詩人的心境,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,嚮往自由的情感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展現了杜甫對自然和生活的細膩觀察及深刻感悟。

杜甫
杜甫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老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。漢族,鞏縣(今河南鞏義)人。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備受推崇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。杜甫被世人尊爲“詩聖”,其詩被稱爲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
► 142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