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

· 杜甫
宓子彈琴邑宰日,終軍棄繻英妙時。 承家節操尚不泯,爲政風流今在茲。 可憐賓客盡傾蓋,何處老翁來賦詩。 楚江巫峽半雲雨,清簟疏簾看弈棋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宓子:即宓不齊,春鞦時魯國人,孔子弟子,曾爲單父宰。
  • 邑宰:古代官名,指縣令。
  • 終軍:西漢人,曾請纓系南越王。
  • 棄繻:繻,古時用帛制成的出入關卡的憑証。棄繻,表示決心在關中創立事業。
  • 承家:繼承家業。
  • 節操:氣節操守。
  • 不泯:不滅。
  • 風流:此処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。
  • 傾蓋:指途中相遇,停車交談,雙方車蓋往一起傾斜。形容一見如故。
  • 楚江:楚地之江,泛指楚地的江河。
  • 巫峽:長江三峽之一,在湖北省巴東縣西,與四川巫山縣接界。
  • 清簟:清涼的竹蓆。
  • 疏簾:稀疏的竹簾。

繙譯

在宓子彈琴治理縣城的日子裡,終軍在英俊少年時拋棄了通行証,決心在關中成就一番事業。 繼承家業的節操至今未曾消逝,他治理政務的風流才情至今仍在這裡展現。 可惜的是,所有的賓客都已一見如故,而我這個老翁又該去何処賦詩呢? 楚江和巫峽之間,雲雨半遮半掩,我坐在清涼的竹蓆上,透過稀疏的竹簾,靜靜地觀看棋侷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杜甫在終明府水樓上的所見所感。詩中通過宓子彈琴和終軍棄繻的典故,贊美了終明府的才情與風流。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過往賓客的懷唸以及自己孤獨賦詩的情感。最後兩句以楚江巫峽的雲雨和清簟疏簾下的弈棋爲背景,營造出一種超然物外、靜觀世事的意境,展現了詩人淡泊名利、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。

杜甫

杜甫

杜甫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老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。漢族,鞏縣(今河南鞏義)人。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備受推崇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。杜甫被世人尊爲“詩聖”,其詩被稱爲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 ► 142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