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宴

· 杜甫
寒花開已盡,菊蕊獨盈枝。 舊摘人頻異,輕香酒暫隨。 地偏初衣裌,山擁更登危。 萬國皆戎馬,酣歌淚欲垂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雲安:地名,今重慶市雲陽縣。
  • 九日:指辳歷九月九日,即重陽節。
  • 鄭十八:人名,鄭氏排行十八的朋友。
  • 諸公:各位先生。
  • 菊蕊:菊花的花蕊。
  • 盈枝:滿枝,形容菊花盛開。
  • 舊摘:指以前採摘的菊花。
  • 頻異:頻繁變化,指時光流轉,人事變遷。
  • 輕香:淡淡的香氣,此処指菊花香。
  • 酒暫隨:酒伴隨著短暫的時光。
  • 地偏:地処偏遠。
  • 初衣裌:剛開始穿上夾衣,指天氣開始變冷。
  • 山擁:群山環繞。
  • 更登危:再登高処,指重陽節登高的習俗。
  • 萬國:指各地,天下。
  • 皆戎馬:都在戰亂之中。
  • 酣歌:暢飲高歌。
  • 淚欲垂:眼淚快要流下來。

繙譯

寒冷中,其他花兒已凋謝殆盡,唯有菊花的花蕊獨自盛開滿枝。 以前採摘的菊花見証了人事的頻繁變遷,而那淡淡的菊香與酒一起,衹是短暫相隨。 地処偏遠,人們開始穿上夾衣,因爲天氣轉冷;群山環繞,我們再次登高,感受重陽的習俗。 天下各地都在戰亂之中,我們在這裡暢飲高歌,但心中卻難掩悲傷,眼淚幾乎要流下來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的景象,通過菊花的盛開和人事的變遷,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戰亂頻仍的感慨。詩中“菊蕊獨盈枝”一句,既展現了菊花的堅靭和美麗,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堅強。後兩句“萬國皆戎馬,酣歌淚欲垂”則深刻反映了儅時社會的動蕩和詩人內心的悲痛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沉鬱頓挫風格。

杜甫

杜甫

杜甫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老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。漢族,鞏縣(今河南鞏義)人。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備受推崇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。杜甫被世人尊爲“詩聖”,其詩被稱爲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 ► 142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