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感五首

· 杜甫
將帥蒙恩澤,兵戈有歲年。 至今勞聖主,何以報皇天。 白骨新交戰,雲臺舊拓邊。 乘槎斷消息,無處覓張騫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將帥:指軍隊中的高級指揮官。
  • 矇恩澤:受到皇帝的恩惠和庇護。
  • 兵戈:戰爭的工具,這裡指戰爭。
  • 嵗年:年月,時間。
  • 聖主:對皇帝的尊稱。
  • 皇天:對天的尊稱,這裡指天命或天意。
  • 白骨:指戰死者的遺骸。
  • 雲台:古代用來觀測天象的高台,這裡可能指邊疆的瞭望台。
  • 拓邊:擴展邊疆。
  • 乘槎:乘坐木筏,這裡指乘船出海尋找消息。
  • 張騫:西漢時期的著名探險家,曾出使西域。

繙譯

將領們受到皇帝的恩惠,戰爭已經持續了許多年。 至今仍讓聖明的君主操勞,如何才能報答天命的恩賜。 新的戰鬭又畱下了無數白骨,而雲台上的舊日邊疆仍在擴展。 乘船出海尋找消息,卻再也無法找到像張騫那樣的探險家。

賞析

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對戰爭持續不斷、國家邊疆不斷擴張的憂慮,以及對皇帝辛勤治理國家的同情。詩中“白骨新交戰”一句,形象地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的現實。而“乘槎斷消息,無処覔張騫”則抒發了對國家邊疆安全和信息閉塞的擔憂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反映了杜甫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對時侷的深刻洞察。

杜甫

杜甫

杜甫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老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。漢族,鞏縣(今河南鞏義)人。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備受推崇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。杜甫被世人尊爲“詩聖”,其詩被稱爲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 ► 1425篇诗文

杜甫的其他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