絕句二首(其一)

· 杜甫
遲日江山麗,春風花草香。 泥融飛燕子,沙暖睡鴛鴦。
拼音

譯文

江山沐浴着春光,多麼秀麗,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。燕子銜着溼泥忙築巢,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雙成對的鴛鴦。

注釋

遲日:春天日漸長,所以說遲日。 泥融:這裏指泥土滋潤、溼潤。 鴛鴦:一種水鳥,雄鳥與雌鳥常雙雙出沒。

這首詩是詩人杜甫經過兩年的流離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後,面對浣花溪一帶的春光而作。前兩句是對環境進行外部描寫,後兩句則是對環境進行細節描寫,全詩意境明麗悠遠,格調清新,對仗工整,但又自然流暢,毫不雕琢。描摹景物清麗工緻,渾然無跡,是杜集中別具風格的篇章。

賞析

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《說杜》一書中指出,杜集中有不少“以詩爲畫”的作品。這一首寫於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,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。詩一開始,就從大處着墨,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,浣花溪一帶明淨絢麗的春景,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豔。“遲日”即春日,語出《詩經·豳風·七月》“春日遲遲”。這裏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,以統攝全篇。同時用一“麗”字點染“江山”,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,四野青綠,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。這雖是粗筆勾畫,筆底卻是春光駘蕩。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,初放的百花,如茵的芳草,濃郁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。因爲詩人把春風、花草及其散發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,所以通過聯想,可以有惠風和暢、百花競放、風送花香的感受,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。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,三、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。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,也是最具有特徵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。春暖花開,泥融土溼,秋去春歸的燕子,正繁忙地飛來飛去,銜泥築巢。這生動的描寫,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,春意盎然,還有一種動態美。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緻,“泥融”緊扣首句,因春回大地,陽光普照才“泥融”;紫燕新歸,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,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。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。春日衝融,日麗沙暖,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,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。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,因爲“遲日”才沙暖,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,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,是那樣悠然自適。從景物的描寫來看,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,動靜相間,相映成趣。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、靜睡鴛鴦,與一、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,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,構成一幅色彩鮮明,生意勃發,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。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,反映了詩人經過“一歲四行役”、“三年飢走荒山道”的奔波流離之後,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,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、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。 這首五言絕句,意境明麗悠遠,格調清新。全詩對仗工整,但又自然流暢,毫不雕琢;描摹景物清麗工緻,渾然無跡,是杜集中別具風格的篇章。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遲日:春天日漸長,所以說遲日。

繙譯

春天陽光明媚,江山秀麗如畫,春風送來了花草的芳香。泥土隨著春天的來臨而融化變得松軟,燕子啣泥築巢,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。

賞析

這首詩以清新明快的筆調描繪了一幅春天的美好畫卷。前兩句從大処著筆,以“遲日”縂領全篇,勾勒出春景的明麗,“江山麗”和“花草香”訴諸眡覺與嗅覺。後兩句則聚焦於細微処,“泥融”照應春歸,“飛燕子”展現動態之美,“沙煖”“睡鴛鴦”則烘托出一種甯靜祥和的氛圍。整首詩意境明麗,格調清新,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。

杜甫

杜甫

杜甫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老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。漢族,鞏縣(今河南鞏義)人。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備受推崇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。杜甫被世人尊爲“詩聖”,其詩被稱爲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 ► 142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