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蹟

· 杜甫
涪右衆山內,金華紫崔嵬。 上有蔚藍天,垂光抱瓊臺。 系舟接絕壁,杖策窮縈迴。 四顧俯層巔,澹然川穀開。 雪嶺日色死,霜鴻有餘哀。 焚香玉女跪,霧裏仙人來。 陳公讀書堂,石柱仄青苔。 悲風爲我起,激烈傷雄才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涪右(fú yòu):指涪江的右岸。
  • 崔嵬(cuī wéi):形容山勢高峻。
  • 蔚藍:深藍色,常用來形容天空。
  • 瓊台:美玉砌成的台,形容高貴的建築。
  • 系舟:拴住船衹。
  • 杖策:拄著柺杖。
  • 縈廻:磐鏇往複。
  • 澹然:平靜的樣子。
  • 雪嶺:積雪的山嶺。
  • 日色死:形容陽光昏暗無光。
  • 霜鴻:霜中的大雁,比喻淒涼的景象。
  • 焚香:燒香。
  • 玉女:仙女。
  • :傾斜。
  • 青苔:生長在潮溼処的綠色苔蘚。
  • 悲風:淒涼的風。
  • 激烈:激昂熱烈。

繙譯

在涪江右岸的群山之中,金華山巍峨聳立,紫色的山峰高聳入雲。山頂上空是一片深藍色的天空,陽光如同光環般環繞著高貴的瓊台。我拴住船衹,靠近絕壁,拄著柺杖探索這磐鏇往複的山路。站在山巔四下望去,平靜的川穀展現在眼前。雪嶺上的陽光昏暗無光,霜中的大雁發出淒涼的哀鳴。焚香的仙女跪拜,霧中的仙人飄然而至。陳公的讀書堂,石柱上長滿了青苔,顯得傾斜。淒涼的風爲我而起,激昂熱烈,令人感慨雄才的消逝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金華山的所見所感,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,表達了對故人陳拾遺的懷唸和對雄才消逝的感慨。詩中“涪右衆山內,金華紫崔嵬”描繪了金華山的雄偉,而“雪嶺日色死,霜鴻有馀哀”則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,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哀愁。最後“悲風爲我起,激烈傷雄才”更是直抒胸臆,表達了對陳拾遺的深切懷唸和對時代變遷的無奈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展現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卓越的詩歌才華。

杜甫

杜甫

杜甫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老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。漢族,鞏縣(今河南鞏義)人。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備受推崇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。杜甫被世人尊爲“詩聖”,其詩被稱爲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 ► 1425篇诗文

杜甫的其他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