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韻答李肅政承之
隩室驚歲暮,半菽供朝餐。
忽聞農父言,東田出遊觀。
兀兀遵微行,隕籜探茅菅。
霜風亦云厲,松柏那可幹。
勝寄動暌闊,幽素勞音翰。
如何煙霞姿,乃在原隰間。
叢詞構前驅,一笑開襟顏。
豈不懷簡書,悠然有餘閒。
衡門可棲遲,濡轡聊盤桓。
明晨下巖崿,相望邈河關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隩室(ào shì):指偏僻幽暗的居室。
- 半菽(bàn shū):指粗劣的食物。
- 農父(nóng fù):農夫。
- 兀兀(wù wù):形容行走艱難。
- 遵微行(zūn wēi xíng):沿着小路行走。
- 隕籜(yǔn tuò):落葉。
- 茅菅(máo jiān):茅草和菅草,泛指雜草。
- 幹(gān):觸犯,冒犯。
- 勝寄(shèng jì):美好的寄託。
- 暌闊(kuí kuò):分離,遠離。
- 幽素(yōu sù):幽靜而樸素。
- 音翰(yīn hàn):書信。
- 煙霞姿(yān xiá zī):形容人的風姿如煙霞般超凡脫俗。
- 原隰(yuán xí):原野和溼地。
- 叢詞(cóng cí):指詩文。
- 前驅(qián qū):指引導的事物。
- 襟顏(jīn yán):指心情和麪容。
- 簡書(jiǎn shū):指書信或文書。
- 衡門(héng mén):指簡陋的門。
- 棲遲(qī chí):停留,居住。
- 濡轡(rú pèi):指駕車。
- 盤桓(pán huán):徘徊,逗留。
- 巖崿(yán è):山崖。
- 河關(hé guān):指河流和關隘。
翻譯
在偏僻幽暗的居室中,我驚覺歲月的流逝,以粗劣的食物勉強維持朝餐。突然聽到農夫的話,便向東田出發去觀賞。我艱難地沿着小路行走,落葉間探尋着茅草和菅草。寒風也是如此凜冽,松柏又怎能被輕易觸犯。美好的寄託與遠方的朋友分離,幽靜而樸素的生活中,書信往來顯得尤爲珍貴。爲何我這如煙霞般超凡脫俗的風姿,卻只能在原野和溼地間徘徊。詩文作爲前行的引導,讓我在一笑之間敞開了心扉。難道我不懷念書信中的交流嗎?但此刻我悠然自得,有足夠的閒暇。簡陋的門前我可以停留,駕車時也願意徘徊。明天清晨我將離開山崖,與你相望卻隔着遙遠的河關。
賞析
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歲末時分的孤獨與思索,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膩描繪,表達了對於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遠方友人的思念。詩中「隩室驚歲暮」一句,即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敏感和對現狀的無奈。而「煙霞姿」與「原隰間」的對比,則突顯了作者內心的超脫與現實的束縛。最後,通過對「衡門」與「河關」的描寫,傳達了作者對簡單生活的滿足和對遠方友情的珍視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展現了元代詩人盧摯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