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支硎南峯

詞客幽尋勝洞庭,神僧名跡在支硎。 馬騎仄徑猶存石,鶴放顛崖尚有亭。 巖底泉飛輕練白,峯頭龕蝕古苔青。 到來頓醒紅塵夢,萬樹松濤沸紫冥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峯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支硎(xíng):山名,位於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。
  • 馬騎仄徑:狹窄的小路,馬匹行走的痕跡。
  • 鶴放顛崖:鶴在險峻的山崖上放飛。
  • 龕(kān)蝕:佛龕上的雕刻因風化而變得模糊。
  • 紫冥:深紫色的天空,這裏指高遠的天空。

翻譯

詞人深入探尋,美景勝過洞庭,神僧的遺蹟留存在支硎山中。 狹窄的小路上還留有馬匹的足跡,險峻的山崖上鶴鳥飛翔,尚存一座亭子。 山底的泉水如輕紗般飄散,峯頂的佛龕上古苔青翠。 來到這裏,頓時醒悟了塵世的夢境,萬樹松濤聲響徹高遠的天空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詞人遊歷支硎山的所見所感。詩中,「馬騎仄徑」與「鶴放顛崖」生動地勾勒出了山路的險峻與自然的壯美。而「巖底泉飛」與「峯頭龕蝕」則細膩地刻畫了山中的清泉與古蹟,展現了自然的寧靜與歷史的沉澱。最後,「萬樹松濤沸紫冥」一句,以松濤之聲喻示心靈的覺醒,表達了詞人超脫塵世、嚮往自然的情懷。

鄭元祐

元處州遂昌人,遷錢塘,字明德,號尚左生。少穎悟,刻勵於學。順帝至正中,除平江儒學教授,升江浙儒學提舉,卒於官。爲文滂沛豪宕,詩亦清峻蒼古。有《遂昌雜誌》、《僑吳集》。 ► 54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