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和聖制中和節賜百官宴集因示後懷

萬方慶嘉節,宴喜皇澤均。 曉開蓂葉初,景麗星鳥春。 藻思貞百度,著明並三辰。 物情舒在陽,時令弘至仁。 衢酒和樂被,薰絃聲曲新。 賡歌武弁側,永荷玄化醇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奉和:應和別人的詩。
  • 聖制:皇帝所作的詩文。
  • 中和節:古代節日,農曆二月初一,又稱中和日。
  • 宴喜:宴會上的喜悅。
  • 皇澤:皇帝的恩澤。
  • 蓂葉:傳說中的瑞草,每月初一始生的瑞應。
  • 景麗:景色美麗。
  • 星鳥:指春天星象,如鳥宿星。
  • 藻思:文采和思想。
  • 貞百度:指文采和思想堅定不移。
  • 著明:顯著,明顯。
  • 三辰:指日、月、星。
  • 物情:事物的情態。
  • 舒在陽:在陽光下舒展。
  • 時令:季節。
  • 弘至仁:弘揚至高的仁德。
  • 衢酒:泛指酒。
  • 和樂被:和諧的音樂覆蓋。
  • 薰弦:指和諧的音樂。
  • 賡歌:繼續歌唱。
  • 武弁:武士的帽子,這裏指武士。
  • 永荷:永遠承受。
  • 玄化醇:深奧的教化醇厚。

翻譯

在萬方慶祝的美好節日裏,我們享受着皇帝恩澤的宴會。清晨,蓂葉初開,春日的景色美麗,星象如鳥般璀璨。文采和思想堅定不移,顯著如同日、月、星。事物的情態在陽光下舒展,季節弘揚着至高的仁德。酒與和諧的音樂覆蓋全場,新曲的絃聲悠揚。在武士的身旁繼續歌唱,永遠承受着深奧教化的醇厚。

賞析

這首詩是權德輿應和皇帝的詩作,讚美了中和節的盛況和皇帝的恩澤。詩中通過描繪春日的美景和節日的喜慶氛圍,表達了作者對皇帝仁德的讚美和對和諧社會的嚮往。詩的語言華麗,意境開闊,展現了唐代宮廷詩的典型風格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節日氛圍的渲染,詩人巧妙地將個人的情感與對國家的忠誠結合在一起,體現了唐代文人對國家和皇權的尊崇。

權德輿

權德輿

權德輿,唐代文學家,大臣。字載之,行三。天水略陽(今甘肅秦安)人,家於潤州丹陽(今江蘇丹陽)。名士權皋子。未冠,即以文章稱,杜佑、裴胄交闢之。德宗聞其材,召爲太常博士,改左補闕,兼制誥,進中書舍人,歷禮部侍郎,三知貢舉。憲宗元和初,歷兵部、吏部侍郎,坐郎吏誤用官闕,改太子賓客。俄復前官,遷太常卿,拜禮部尚書,同平章事。會李吉甫再秉政,帝又自用李絳,議論持異,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,坐是罷,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。復拜太常卿,徙刑部尚書,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。二年,以病乞還,卒於道,年六十。贈左僕射,諡曰文。 ► 391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