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和鄭賓客相公攝官豐陵扈從之作

五輅導靈轀,千夫象繚垣。 行宮移曉漏,綵杖下秋原。 莫究希夷理,空懷渙汗恩。 頤神方蹈道,傳聖乃尊尊。 共祝如山壽,俄驚憑几言。 遐荒七月會,肸蠁百靈奔。 豹尾從風直,鸞旗映日翻。 塗芻聯法從,營騎肅旌門。 杳靄虞泉夕,悽清楚挽喧。 不堪程盡處,嗚咽望文園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五輅(wǔ lù):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種車子,分別用於不同的場合。
  • 靈轀(líng wēn):指靈車。
  • 繚垣(liáo yuán):圍繞宮牆的裝飾性建築。
  • 行宮: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殿。
  • 曉漏:清晨的漏聲,古代計時器。
  • 綵杖(cǎi zhàng):彩色的儀仗棒。
  • 秋原:秋天的原野。
  • 希夷:道家語,指虛無縹緲的境界。
  • 渙汗恩:比喻帝王的恩澤廣大如汗。
  • 頤神:保養精神。
  • 蹈道:遵循道德。
  • 傳聖:傳承聖人的教誨。
  • 尊尊:尊敬尊長。
  • 遐荒:邊遠荒涼之地。
  • 七月會:指農曆七月的祭祀活動。
  • 肸蠁(xī xiǎng):古代祭祀時所用的香。
  • 百靈奔:形容祭祀時百神齊聚的盛況。
  • 豹尾:古代儀仗中的一種裝飾。
  • 鸞旗:古代帝王儀仗中的旗幟。
  • 塗芻:塗飾的草人,用於祭祀。
  • 法從:隨從的法器。
  • 營騎:軍營中的騎兵。
  • 旌門:古代軍營的門。
  • 杳靄(yǎo ǎi):深遠的樣子。
  • 虞泉:指神話中的虞淵,日落之處。
  • 悽清:淒涼而清冷。
  • 楚挽:楚地的輓歌。
  • 文園:指文人的園林。

翻譯

五種帝王的車駕引導着靈車,千人組成的隊伍像圍繞宮牆的裝飾。行宮中清晨的漏聲響起,彩色的儀仗棒在秋天的原野上揮舞。不必深究那虛無縹緲的道理,只需空懷帝王的廣大恩澤。保養精神,遵循道德,傳承聖人的教誨,尊敬尊長。共同祝願如山般的長壽,卻突然聽到臨終的幾句話。邊遠荒涼之地舉行的七月祭祀,香菸繚繞,百神齊聚。豹尾隨風直立,鸞旗映日翻飛。塗飾的草人和隨從的法器,軍營中的騎兵肅立在旌門前。深遠的樣子如同虞淵的日落,淒涼而清冷,楚地的輓歌喧鬧。不堪忍受這盡頭的旅程,嗚咽着望向文人的園林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帝王葬禮的盛大場面和深沉的哀思。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繪,詩人展現了皇家儀仗的莊嚴與華麗,同時也表達了對逝去帝王的深切懷念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。詩中運用了許多古代禮儀和神話元素,如五輅、靈轀、繚垣等,增強了詩歌的歷史厚重感和文化內涵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展現了詩人對皇家禮儀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。

權德輿

權德輿

權德輿,唐代文學家,大臣。字載之,行三。天水略陽(今甘肅秦安)人,家於潤州丹陽(今江蘇丹陽)。名士權皋子。未冠,即以文章稱,杜佑、裴胄交闢之。德宗聞其材,召爲太常博士,改左補闕,兼制誥,進中書舍人,歷禮部侍郎,三知貢舉。憲宗元和初,歷兵部、吏部侍郎,坐郎吏誤用官闕,改太子賓客。俄復前官,遷太常卿,拜禮部尚書,同平章事。會李吉甫再秉政,帝又自用李絳,議論持異,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,坐是罷,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。復拜太常卿,徙刑部尚書,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。二年,以病乞還,卒於道,年六十。贈左僕射,諡曰文。 ► 391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