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属合集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**侯家:指顯貴人家。
- **林館:園林館舍。
- **偶入:偶然進入。
- **垂竿:釣魚。
- 曲樹:彎曲的樹木。
- **行藤角:沿着藤條纏繞的角落。
- **芡盤:芡,芡草(qiàn),水生植物,芡盤指其葉子,呈圓盤狀。
- **羽沈:釣魚的浮羽下沉,說明魚咬鉤了。
- **食駛:指魚吃食快速。
- ****緡(mín)**:釣魚的線。
- **聊取:姑且取得。
- **誇兒女:向兒女誇耀。
- **榆條:榆樹的枝條。
- **系從鞍:系在馬鞍上 。
翻譯
顯貴人家的園林館舍十分漂亮,我偶然進入這裏得以持竿釣魚。彎曲的樹木旁是藤條纏繞的角落,平整的池塘裏散佈着芡草圓盤般的葉子。看到釣魚的浮羽下沉,就知道魚快速地咬鉤吃食了,可是魚線太細,感覺拉魚很困難。好不容易釣到魚,姑且拿它向兒女們誇耀一番,用榆樹枝條把魚系在馬鞍上帶回去。
賞析
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侯家林館偶然釣魚的情景。開篇點明地點是侯家勝地,「偶入」體現了這份機緣的意外。頷聯通過「曲樹行藤角,平池散芡盤」描繪出一幅清幽秀麗的園林景色圖,蜿蜒的藤條在曲樹旁,芡盤在平池中散落,自然之美躍然紙上。頸聯「羽沈知食駛,緡細覺牽難」細緻入微地描寫了釣魚時的體驗,從浮羽下沉感知魚吃食的迅速,再到因魚線細而拉魚艱難,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到釣魚過程中的緊張與期待。尾聯「聊取誇兒女,榆條系從鞍」則充滿生活情趣,釣到魚後詩人想着要向兒女誇耀一番,用榆條繫着魚掛在馬鞍上回去,生動刻畫出詩人天真的一面,流露出一種質樸的生活樂趣,整首詩在平實的敘述中營造出寧靜且富有生活趣味的意境。

韓愈
韓愈,字退之,唐代文學家、哲學家、思想家,河陽(今河南省孟州市)人,漢族,郡望河北昌黎,世稱韓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稱韓吏部。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。諡號“文”,又稱韓文公。後人尊稱他爲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與柳宗元並稱“韓柳”,有“文章鉅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,任裴度的行軍司馬。思想上,韓愈崇奉儒學,力排佛老。著有《韓昌黎集》四十卷,《外集》十卷,《師說》等等。他提出的文道合一、氣盛言宜、務去陳言、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,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。
► 48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