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密秀才吏部駮放後歸蜀應崔大理序
蜀國本多士,雄文似相如。
之子西南秀,名在賢能書。
薄祿且未及,故山念歸歟。
迢迢三千里,返駕一羸車。
玉壘長路盡,錦江春物餘。
此行無慍色,知爾戀林廬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駮放(bó fàng):指被貶謫或放逐。
- 吏部:古代官署名,主管官員的選拔、考覈等事務。
- 賢能書:指記錄有才能和德行的人的名冊。
- 薄祿:微薄的俸祿,指官職不高,收入不多。
- 羸車(léi chē):指破舊或簡陋的車。
- 玉壘:山名,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北。
- 錦江:江名,流經成都,是岷江的支流。
- 慍色(yùn sè):生氣的表情。
- 林廬:指山林中的簡陋住所,常用來指代隱居之地。
翻譯
蜀國本來就人才濟濟,你的雄壯文筆就像司馬相如一樣。你這位西南的才子,名字記錄在賢能之人的名冊上。雖然官職不高,收入不多,但你仍然思念着要回到故鄉。三千里迢迢路程,你將乘坐一輛破舊的車返回。玉壘山的長路已經走盡,錦江的春景依舊美麗。你此行沒有生氣的表情,我知道你是在留戀那山林中的簡陋住所。
賞析
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密秀才被貶謫後歸鄉的同情與理解。詩中,「蜀國本多士,雄文似相如」讚美了密秀才的才華,將其比作古代文學家司馬相如。後文則描繪了密秀才歸鄉的艱辛與不捨,通過「薄祿且未及,故山念歸歟」和「此行無慍色,知爾戀林廬」等句,展現了密秀才對故鄉的深情眷戀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歸隱生活的嚮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