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名詩

一區揚雄宅,恬然無所欲。 二頃季子田,歲晏常自足。 三端固爲累,事物反徽束。 四體苟不動,安得豐菽粟。 五侯誠煒曄,榮甚或爲辱。 六翮未鶱翔,虞羅乃相觸。 七人稱作者,杳杳有遐躅。 八桂挺奇姿,森森照初旭。 九歌傷澤畔,怨思徒刺促。 十翼有格言,幽貞謝浮俗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一區:一處,指揚雄的住所。
  • 揚雄:西漢著名文學家、思想家。
  • 二頃:二百畝,泛指田地。
  • 季子:指春秋時期的吳國公子季札,他曾辭讓王位,表示對田地的滿足。
  • 三端:指文士的筆端、武士的鋒端、辯士的舌端,這裏泛指各種才能。
  • 四體:四肢,指身體。
  • 五侯:指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爵位,這裏泛指高官顯貴。
  • 煒曄:光輝燦爛。
  • 六翮:鳥的翅膀,這裏比喻人的才能。
  • 鶱翔:高飛。
  • 虞羅:指古代的虞國和羅國,這裏比喻各種困難和障礙。
  • 七人:指古代的七位賢人,這裏泛指有才能的人。
  • 八桂:指八種名貴的樹木,這裏比喻傑出的人才。
  • 九歌:指屈原的《九歌》,這裏泛指文學作品。
  • 十翼:指《易經》的十篇註釋,這裏泛指深奧的學問。
  • 格言:含有教育意義的成語或句子。
  • 幽貞:指隱居而守正道。
  • 浮俗:指世俗的浮華和虛榮。

翻譯

一處揚雄的住所,恬靜自得,無所欲求。 二百畝季子的田地,歲末時常常感到自足。 三種才能固然是負擔,事物反而束縛了自由。 四肢如果不活動,怎能得到豐富的糧食。 五等爵位雖然光輝燦爛,但榮耀過度可能轉爲恥辱。 六隻翅膀尚未高飛,虞羅的困難和障礙就已經相觸。 七位賢人被稱爲作者,深遠而有着卓越的足跡。 八種名貴的樹木挺拔奇特,茂密地映照着初升的太陽。 九首歌曲傷感於澤畔,怨恨和思念只是徒勞的刺促。 十篇註釋中有深刻的格言,隱居而守正道,謝絕了世俗的浮華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數字的遞增,巧妙地串聯起一系列的意象和思考,表達了作者對於生活、才能、榮耀和學問的深刻見解。詩中,「一區揚雄宅」和「二頃季子田」展現了簡樸自足的生活態度;「三端固爲累」和「四體苟不動」則反思了才能與行動的重要性;「五侯誠煒曄」和「六翮未鶱翔」警示了榮耀與自由的矛盾;「七人稱作者」和「八桂挺奇姿」讚美了賢人與傑出人才的卓越;「九歌傷澤畔」和「十翼有格言」則體現了對文學與學問的深刻理解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作者超脫世俗、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。

權德輿

權德輿

權德輿,唐代文學家,大臣。字載之,行三。天水略陽(今甘肅秦安)人,家於潤州丹陽(今江蘇丹陽)。名士權皋子。未冠,即以文章稱,杜佑、裴胄交闢之。德宗聞其材,召爲太常博士,改左補闕,兼制誥,進中書舍人,歷禮部侍郎,三知貢舉。憲宗元和初,歷兵部、吏部侍郎,坐郎吏誤用官闕,改太子賓客。俄復前官,遷太常卿,拜禮部尚書,同平章事。會李吉甫再秉政,帝又自用李絳,議論持異,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,坐是罷,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。復拜太常卿,徙刑部尚書,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。二年,以病乞還,卒於道,年六十。贈左僕射,諡曰文。 ► 391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