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山作

勝地幽能闢,奇探倦轉豪。 一丸分鐵甕,雙柱是金鰲。 潮壓樓臺小,雲含薜荔高。 中峯帶海色,半壁漱春濤。 僧飯齋時得,鄉愁醉裏拋。 欲尋焦處士,今古只蓬蒿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勝地:風景優美的地方。
  • :僻靜。
  • 奇探:探奇,尋找奇景。
  • 倦轉豪:疲憊中轉爲豪情。
  • 一丸:比喻小。
  • 鐵甕:堅固的城池,這裏指鎮江的古城。
  • 雙柱:指焦山的雙峯。
  • 金鰲:神話中的巨龜,這裏比喻焦山。
  • 潮壓:潮水壓迫。
  • 樓臺:建築物。
  • 雲含:雲霧繚繞。
  • 薜荔:一種植物,常綠藤本。
  • 中峯:山的中部高峯。
  • 海色:海的顏色。
  • 半壁:半邊山壁。
  • 春濤:春天的波濤。
  • 僧飯:僧人的飯食。
  • 齋時:齋戒的時間。
  • 鄉愁:對家鄉的思念。
  • 焦處士:指焦山上的隱士。
  • 蓬蒿:雜草,比喻荒涼。

翻譯

風景優美的地方,即使偏僻也能吸引人去探索,疲憊中反而激起了豪情。這裏就像一個小小的鐵甕城,焦山的雙峯猶如金鰲的兩根柱子。潮水壓迫下,樓臺顯得更加矮小,雲霧繚繞中,薜荔顯得更高。山的中部高峯映襯着海的顏色,半邊山壁被春天的波濤沖刷。僧人的飯食在齋戒時得到,對家鄉的思念在醉意中被拋諸腦後。想要尋找焦山上的隱士,卻發現古今都只剩下荒涼的雜草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焦山的壯麗景色與作者的情感體驗。詩中,「一丸分鐵甕,雙柱是金鰲」巧妙地以比喻手法勾勒出焦山的地理特徵,而「潮壓樓臺小,雲含薜荔高」則通過對比和擬人,生動地表現了山海之間的壯闊與神祕。後句中的「鄉愁醉裏拋」反映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心靈釋放,而結尾的「欲尋焦處士,今古只蓬蒿」則透露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與現實的無奈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。

王世貞

王世貞

明蘇州府太倉人,字元美,自號鳳洲,又號弇州山人。嘉靖二十六年進士,官刑部主事。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,世貞時進湯藥,又代其妻草疏。楊死,復棺殮之。嚴嵩大恨。會韃靼軍入塞,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,下獄。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,忬卒論死,兄弟號泣持喪歸。隆慶初訟父冤,復父官。後累官刑部尚書,移疾歸。好爲古詩文,始與李攀龍主文盟,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,詩不讀中唐人集,以復古號召一世。攀龍死,獨主文壇二十年。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,操文章之柄,所作亦不盡膺古,而有近似元稹、白居易之作。有《弇山堂別集》、《嘉靖以來首輔傳》、《觚不觚錄》、《弇州山人四部稿》等。 ► 7138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