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謁(yè):拜見。
- 先孝廉:已故的孝廉,孝廉是明清時期對舉人的稱呼。
- 穀風:山谷中的風。
- 習習:形容風輕輕地吹。
- 潺潺:形容水流聲。
- 閒僧:指閒散的僧人,這裏指作者自己。
- 投宿草:在草地上投宿,指臨時住宿。
- 孤柏:孤獨的柏樹。
- 學道:指學習佛法或道德修養。
- 憔悴:形容人瘦弱,面色不好。
- 鬢毛斑:鬢角的頭髮斑白,指年老。
翻譯
山谷中的風輕輕吹拂,水流聲潺潺作響,我記得小時候常在這裏往返。突然間,我這個閒散的僧人在這草地上投宿,正巧遇到寒冷的雨,前方的山巒被雨霧籠罩。當年我曾種下那棵孤獨的柏樹,如今它的低枝已經可以輕易攀折。我學習佛法卻未能有所成就,對先人的恩情也未能報答,自己不禁感到驚訝,因爲憔悴和鬢角的斑白。
賞析
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能報答先人恩情的愧疚。詩中,「穀風習習水潺潺」描繪了一幅寧靜的山谷景象,喚起了作者對兒時記憶的回憶。後文通過「忽作閒僧投宿草」和「正逢寒雨暗前山」的對比,突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。結尾的「學道無成恩未報,自驚憔悴鬢毛斑」則深刻反映了作者內心的自責和無奈,以及對歲月無情的感慨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展現了作者深沉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