贈張樵叟

· 成鷲
堂上青雲客,壺中白髮年。 置身三對策,娛老七條弦。 自薄雕蟲技,言耕養鶴田。 漁樵同去住,煙火作神仙。 得意詩中畫,無心酒後禪。 曲江風度古,博望子孫賢。 海國懸弧早,梁園授簡先。 露滋叢桂發,秋曉碧梧堅。 有客山中至,尋君世外緣。 倘能愛狂簡,應許闖華筵。
拼音

成鷲

成鷲,俗姓方,名顓愷,字趾麟。出家後法名光鷲,字即山;後易名成鷲,字跡刪。廣東番禺人。明舉人方國驊之子。年十三補諸生。以時世苦亂,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(一六七七)自行落髮,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。曾住會同縣(今瓊海)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、香山縣(今中山)東林庵、澳門普濟禪院、廣州河南大通寺、肇慶鼎湖山慶雲寺,爲當時著名遺民僧。工詩文,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。論者謂其文源於《周易》,變化於《莊》《騷》,其詩在靈運、香山之間。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。著有《楞嚴經直說》、《道德經直說》、《鼎湖山志》、《鹿湖近草》、《鹹陟堂詩文集》等。清道光《廣東通志》卷三二八有傳。 ► 174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