贈日本廉上人
一別扶桑路,俄驚二十秋。
暫逢皆白首,相顧各青眸。
就裏諸天近,行邊一念休。
出山應掃跡,渡海不須舟。
雨過龍歸鉢,經殘月滿樓。
尚期他世會,聊共此生浮。
猿鳥陪吟眺,乾坤任去留。
堂堂天竺境,都在汝心頭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扶桑:古代中國神話中的地名,傳說中太陽升起的地方,這裏指日本。
- 俄驚:突然驚覺。
- 白首:頭髮變白,指年老。
- 青眸:明亮的眼睛,表示精神狀態良好。
- 就裏:這裏指在佛教修行中,內心深處。
- 諸天:佛教中指天界的神明。
- 一念休:指心無雜念,達到禪定的狀態。
- 出山:指出家修行後再次回到世俗。
- 掃跡:消除痕跡,指隱居不爲人知。
- 渡海不須舟:比喻達到某種境界不需要外在的幫助。
- 龍歸鉢:佛教中的一種象徵,表示神祕和神聖。
- 經殘月滿樓:形容夜晚的靜謐和佛教修行的孤獨。
- 他世會:指來世再相見。
- 此生浮:指此生的漂泊不定。
- 猿鳥陪吟眺:指與自然和諧共處,享受自然之美。
- 乾坤任去留:指自由自在,不受世俗束縛。
- 天竺:古代對印度的稱呼,佛教發源地。
翻譯
一別日本之路,轉眼已是二十年。 偶然相遇,我們都已白髮蒼蒼,但彼此眼中依然閃爍着青春的光芒。 在內心深處,我們接近諸天神明,心中無雜念,達到禪定。 若要再次出家,應隱居不爲人知,渡過心靈的海洋,無需舟楫。 雨後,龍歸於鉢,經書殘頁,月光灑滿樓閣。 我們期待來世再會,暫且共同漂泊此生。 猿鳥陪伴我們吟詩遠眺,天地之間任我們自由來去。 莊嚴的天竺佛教境界,都在你的心中。
賞析
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日本友人的深情和佛教哲理的思考。詩中,「一別扶桑路,俄驚二十秋」展現了時間的流逝與友情的珍貴。通過「暫逢皆白首,相顧各青眸」描繪了重逢時的情景,既感慨時光的變遷,又讚美了友人內心的青春與活力。後文通過佛教意象,如「出山應掃跡,渡海不須舟」等,表達了詩人對修行境界的嚮往和對世俗的超脫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佛教修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