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西送杜晦侍御入關

· 章碣
紫詔徵賢發帝聰,繡衣行處撲香風。 鶚歸秦樹幽禽散,星出吳天列舍空。 捧日思馳仙掌外,朝宗勢動海門中。 鞭鞘所拂三千里,多少諸侯合避驄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紫詔:指皇帝的詔書,因用紫色絲帛製成,故稱。
  • 徵賢:徵召賢才。
  • 帝聰:皇帝的聽聞。
  • 繡衣:指官員的華麗服飾。
  • :一種猛禽,這裏比喻英才。
  • 秦樹:秦地的樹木,泛指西北地區。
  • 幽禽:隱居的鳥類,比喻隱士。
  • 星出:星星出現,比喻賢才出現。
  • 吳天:吳地的天空,泛指東南地區。
  • 列舍:排列的房屋,這裏指官舍。
  • 捧日:比喻忠誠於皇帝。
  • 仙掌:仙人的手掌,比喻皇帝的恩澤。
  • 朝宗:朝見皇帝。
  • 海門:海邊的門戶,比喻國家的邊疆。
  • 鞭鞘:鞭子的末端,這裏指官員的權勢。
  • 諸侯:地方的官員或勢力。
  • 避驄:避開騎着青白色馬的官員,比喻避開權貴。

翻譯

皇帝的詔書徵召賢才,顯示出皇帝的明智,官員穿着華麗的衣服行走,帶來陣陣香風。英才如同鶚鳥歸秦地,隱士如幽禽散去,賢才如星辰出現在吳地的天空,官舍空無一人。忠誠如捧日,希望遠赴仙掌之外,朝見皇帝的勢頭在海門中涌動。官員的權勢如鞭鞘所及三千里,多少地方官員都應避開這位騎着青白色馬的權貴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皇帝徵召賢才的盛況,以及官員的威儀和權勢。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象徵,如「紫詔」、「繡衣」、「鶚歸」、「星出」等,形象生動地展現了皇帝的明智和官員的榮耀。同時,通過「捧日」、「朝宗」等詞語,表達了忠誠於皇帝的情感。最後,以「鞭鞘」和「避驄」作結,暗示了權勢的威嚴和地方官員的敬畏。整首詩語言華麗,意境深遠,展現了唐代朝廷的氣象和官員的風采。

章碣

唐睦州桐廬人,一說杭州錢塘人。章孝標子。僖宗乾符進士。後流落不知所終。工詩。嘗創變體詩,單句押仄韻,雙句押平韻,時人效之。 ► 2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