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綺羅(qǐ luó):指華麗的服飾,這裏代指宮女。
- 吳歌:吳地的民歌。
- 燕聲:燕子的叫聲,這裏指宮中的歡樂聲。
- 麋跡:麋鹿的足跡,這裏指荒涼無人。
- 茱萸(zhū yú):一種植物,常用於重陽節的習俗中。
- 菡萏(hàn dàn):荷花的別稱。
- 顰翠蛾:皺眉的美麗女子,這裏指滿城的美女都面帶愁容。
翻譯
越國的士兵驅趕着穿着華麗服飾的宮女,越地的女子唱着吳地的民歌。 宮中已經很少聽到燕子的歡聲,荒廢的臺地上滿是麋鹿的足跡。 茱萸在晨露中垂掛,荷花隨着秋波飄落。 再也沒有君王在此醉飲,整個城中的美女都皺起了眉頭。
賞析
這首詩通過對姑蘇(今蘇州)古城的描繪,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變遷。詩中「越兵驅綺羅,越女唱吳歌」描繪了戰亂中宮女被驅趕的情景,以及民間女子唱着吳歌的哀婉。後兩句「宮盡燕聲少,臺荒麋跡多」則進一步以宮中燕聲的稀少和荒臺麋鹿的足跡,來象徵昔日繁華的消逝和荒涼的現狀。詩的最後兩句「茱萸垂曉露,菡萏落秋波。無復君王醉,滿城顰翠蛾」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,抒發了對往昔繁華的懷念和對現實衰敗的感慨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