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歊臺

· 許渾
宋祖凌高樂未回,三千歌舞宿層臺。 湘潭雲盡暮山出,巴蜀雪消春水來。 行殿有基荒薺合,寢園無主野棠開。 百年便作萬年計,巖畔古碑空綠苔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凌歊(xiāo)臺:古代的一座高臺,歊指熱氣,凌歊意爲超越熱氣,形容臺高。
  • 宋祖:指宋朝的皇帝。
  • 湘潭:地名,今湖南省湘潭市。
  • 巴蜀:古代對四川地區的稱呼。
  • 行殿:指皇帝出巡時臨時居住的宮殿。
  • 荒薺(jì):野生的薺菜,這裏指荒蕪之地。
  • 寢園:皇帝的陵園。
  • 野棠:野生的海棠花。
  • 巖畔:岩石旁邊。
  • 古碑:古代的石碑。
  • 綠苔:生長在潮溼地方的綠色苔蘚。

翻譯

宋朝的皇帝在高臺上享受着無盡的歡樂,三千名歌舞伎在層層高臺上過夜。湘潭的雲霧散盡,暮色中山巒顯現;巴蜀的雪融化,春天的水流涌來。皇帝出巡的宮殿只剩下基址,荒蕪之地長滿了野生的薺菜;陵園無人照料,野生的海棠花自由開放。百年間便想爲萬年做打算,岩石旁的古碑上空留着綠色的苔蘚。

賞析

這首詩通過對凌歊臺及其周圍景象的描繪,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時間的無情。詩中,「宋祖凌高樂未回」一句,既描繪了昔日皇帝的奢華生活,也暗示了這種繁華的短暫。後文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,如「湘潭雲盡暮山出,巴蜀雪消春水來」,進一步以自然的變化來隱喻人事的變遷。結尾的「巖畔古碑空綠苔」則是對歷史遺蹟的哀悼,表達了對過往輝煌的懷念與對時間流逝的感慨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通過對古蹟的描寫,傳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思考。

許渾

許渾

字用晦(一作仲晦),唐代詩人,潤州丹陽(今江蘇丹陽)人。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,其一生不作古詩,專攻律體;題材以懷古、田園詩為佳,藝術則以偶對整密、詩律純熟為特色。唯詩中多描寫水、雨之景,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,並以「許渾千首詩,杜甫一生愁」評價之。成年後移家京口(今江蘇鎮江)丁卯澗,以丁卯名其詩集,後人因稱「許丁卯」。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。代表作有《咸陽城東樓》。 ► 51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