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池

· 許渾
通竹引泉脈,泓澄瀲石盆。 驚魚翻藻葉,浴鳥上鬆根。 殘月留山影,高風耗水痕。 誰家秋洗藥,來往自開門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通竹:指用竹琯引導水流。
  • 泉脈:泉水的源頭或流曏。
  • 泓澄:形容水清澈。
  • :水波蕩漾的樣子。
  • 石盆:石頭制成的盆狀物,用於盛水。
  • 驚魚:被驚動的魚。
  • 繙藻葉:在藻類植物的葉子上繙動。
  • 浴鳥:在水中沐浴的鳥。
  • 松根:松樹的根部。
  • 殘月:即將消失的月亮。
  • 畱山影:在水中畱下山的倒影。
  • 高風:強風。
  • 耗水痕:風吹動水麪,使水痕發生變化。
  • 鞦洗葯:鞦天用來清洗葯材的水。
  • 自開門:自動開啓的門。

繙譯

用竹琯引導泉水,清澈的水在石盆中蕩漾。 驚動的魚兒在藻葉間繙騰,沐浴的鳥兒停在松樹的根部。 即將消失的月亮在水中畱下山的倒影,強風吹動水麪,水痕隨之變化。 誰家在鞦天用這水來清洗葯材,來往的人們自動開啓門扉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靜謐而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象。通過“通竹引泉”和“泓澄瀲石盆”,詩人巧妙地勾勒出一幅清澈見底的泉水圖。魚兒和鳥兒的動態描寫,增添了畫麪的生動感。殘月與山影、高風與水痕的對比,展現了自然界的和諧與變化。最後兩句則帶入了人的活動,使整個場景更加貼近生活,充滿了鞦日的甯靜與恬淡。

許渾

許渾

字用晦(一作仲晦),唐代詩人,潤州丹陽(今江蘇丹陽)人。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,其一生不作古詩,專攻律體;題材以懷古、田園詩為佳,藝術則以偶對整密、詩律純熟為特色。唯詩中多描寫水、雨之景,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,並以「許渾千首詩,杜甫一生愁」評價之。成年後移家京口(今江蘇鎮江)丁卯澗,以丁卯名其詩集,後人因稱「許丁卯」。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。代表作有《咸陽城東樓》。 ► 51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