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舒女廟

· 許渾
山樂來迎去不言,廟前高柳水禽喧。 綺羅無色雨侵帳,珠翠有聲風繞幡。 妝鏡尚疑山月滿,寢屏猶認野花繁。 孤舟夢斷行雲散,何限離心寄曉猿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山樂(lè):山中的樂聲,指山間的自然之聲。
  • 綺羅(qǐ luó):華美的絲織品,這裡指華麗的帳幕。
  • 珠翠(zhū cuì):珍珠和翡翠,這裡指裝飾品。
  • (fān):長條形的旗子。
  • 妝鏡:化妝用的鏡子。
  • 寢屏:牀頭的屏風。
  • 行雲:飄動的雲彩,比喻遠行的人或事物。
  • 離心:離別的情感。

繙譯

山中的樂聲前來迎接,卻不言語,廟前高大的柳樹上,水鳥喧閙。 華麗的帳幕失去了顔色,雨水侵襲,裝飾品在風中發出聲響,繞著長旗。 化妝用的鏡子似乎還映著滿山的月光,牀頭的屏風上仍能看見野花的繁盛。 孤舟中的夢境被雲彩打斷,無限的離別情感寄托在清晨的猿聲中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離開舒女廟時的深情與景象。詩中,“山樂來迎去不言”以山中的自然之聲象征著自然的靜默與神秘,而“廟前高柳水禽喧”則形成了動靜對比,增添了畫麪的生動感。後句通過對“綺羅無色”與“珠翠有聲”的描寫,展現了雨中的淒涼與風的哀婉。結尾的“孤舟夢斷行雲散,何限離心寄曉猿”則深刻表達了詩人的離愁別緒,以及對遠方的不捨與思唸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展現了許渾詩歌的獨特魅力。

許渾

許渾

字用晦(一作仲晦),唐代詩人,潤州丹陽(今江蘇丹陽)人。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,其一生不作古詩,專攻律體;題材以懷古、田園詩為佳,藝術則以偶對整密、詩律純熟為特色。唯詩中多描寫水、雨之景,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,並以「許渾千首詩,杜甫一生愁」評價之。成年後移家京口(今江蘇鎮江)丁卯澗,以丁卯名其詩集,後人因稱「許丁卯」。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。代表作有《咸陽城東樓》。 ► 51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