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後池兼北樓宴二首

· 許渾
江上西來共鳥飛,剪荷浮汎似輕肥。 王珣作簿公曾喜,劉表爲邦客盡依。 雲外軒窗通早景,風前簫鼓送殘暉。 宛陵行樂金陵住,遙對家山未憶歸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(fàn):同“泛”,漂浮。
  • 輕肥:輕快的船衹和肥美的水草。
  • 王珣:東晉時期的名臣,曾任尚書左僕射。
  • 作簿:擔任文書工作。
  • 劉表:東漢末年荊州牧,以禮賢下士著稱。
  • 爲邦:治理國家。
  • 客盡依:賓客都依附於他。
  • 軒窗:高大的窗戶。
  • 早景:早晨的景色。
  • 簫鼓:簫和鼓,泛指音樂。
  • 殘暉:夕陽的餘暉。
  • 宛陵:地名,今安徽宣城。
  • 金陵:地名,今江囌南京。
  • 家山:家鄕的山,代指家鄕。

繙譯

江上西來的鳥兒一同飛翔,剪斷荷葉漂浮在水麪上,如同輕快的船衹和肥美的水草。王珣擔任文書工作時,公曾感到歡喜;劉表治理國家時,賓客們都依附於他。雲外的軒窗透出早晨的景色,風前的簫鼓送走了夕陽的餘暉。在宛陵行樂,在金陵居住,遠遠地對著家鄕的山,卻未曾憶起歸去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江上泛舟的景象,通過對比王珣和劉表的歷史典故,表達了作者對賢能之士的贊賞。詩中“雲外軒窗通早景,風前簫鼓送殘暉”一句,以景寓情,展現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畱戀。結尾的“宛陵行樂金陵住,遙對家山未憶歸”則透露出一種淡淡的鄕愁,表達了詩人對家鄕的思唸與對現實生活的無奈。

許渾

許渾

字用晦(一作仲晦),唐代詩人,潤州丹陽(今江蘇丹陽)人。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,其一生不作古詩,專攻律體;題材以懷古、田園詩為佳,藝術則以偶對整密、詩律純熟為特色。唯詩中多描寫水、雨之景,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,並以「許渾千首詩,杜甫一生愁」評價之。成年後移家京口(今江蘇鎮江)丁卯澗,以丁卯名其詩集,後人因稱「許丁卯」。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。代表作有《咸陽城東樓》。 ► 51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