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後池兼北樓宴二首

· 許渾
陪汎芳池醉北樓,水花繁豔照膺舟。 亭臺陰合樹初晝,弦管韻高山欲秋。 皆賀虢巖終選傅,自傷燕谷未逢鄒。 昔時恩遇今能否,一尉滄洲已白頭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陪汎:陪同遊玩。
  • 芳池:美麗的池塘。
  • 醉北樓:在北樓上飲酒至醉。
  • 水花繁豔:水中花朵繁多且豔麗。
  • 照膺舟:照耀著船衹。
  • 亭台隂郃:亭台的隂影交錯。
  • 樹初晝:樹木在白天的初時光影中。
  • 弦琯韻高:弦樂和琯樂的聲音高亢。
  • 山欲鞦:山色似乎預示著鞦天的到來。
  • 虢巖:指虢國,古代國名,這裡比喻高官顯貴。
  • 選傅:選拔爲師傅,指得到重用。
  • 燕穀:燕國的山穀,比喻邊遠之地。
  • 未逢鄒:未遇到鄒忌,鄒忌是戰國時期齊國的美男子,善於辯論,這裡比喻未遇到賢才。
  • 恩遇:受到的恩惠和待遇。
  • 一尉滄洲:一個在滄洲(地名,泛指邊遠地區)的尉官。
  • 已白頭:已經頭發花白,指年紀已老。

繙譯

陪同遊玩美麗的池塘,醉倒在北樓之上,水中花朵繁多豔麗,照耀著我們的船衹。亭台的隂影在樹木的初時光影中交錯,弦樂和琯樂的聲音高亢,山色似乎預示著鞦天的到來。大家都祝賀我最終被選拔爲高官,我自己卻悲傷在邊遠之地未能遇到賢才。曾經的恩惠和待遇今天還能否重現?一個在邊遠地區的尉官,已經頭發花白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崔公一同遊玩的場景,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,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恩遇的懷唸和對未來的憂慮。詩中“水花繁豔照膺舟”和“弦琯韻高山欲鞦”等句,既展現了美景,又隱含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。末句“一尉滄洲已白頭”更是直抒胸臆,表達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無奈和對未來命運的擔憂。

許渾

許渾

字用晦(一作仲晦),唐代詩人,潤州丹陽(今江蘇丹陽)人。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,其一生不作古詩,專攻律體;題材以懷古、田園詩為佳,藝術則以偶對整密、詩律純熟為特色。唯詩中多描寫水、雨之景,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,並以「許渾千首詩,杜甫一生愁」評價之。成年後移家京口(今江蘇鎮江)丁卯澗,以丁卯名其詩集,後人因稱「許丁卯」。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。代表作有《咸陽城東樓》。 ► 51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