泛五云溪

· 許渾
此溪何處路,遙問白髯翁。 佛廟千巖裏,人家一島中。 魚傾荷葉露,蟬噪柳林風。 急瀨鳴車軸,微波漾釣筒。 石苔縈棹綠,山果拂舟紅。 更就千村宿,溪橋與剡通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溪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:泛舟,乘船遊玩。
  • 五云溪:溪名,具體位置不詳。
  • 白髯翁:長着白鬍子的老人。
  • 佛廟:寺廟。
  • 千巖:形容山峯衆多。
  • 急瀨:急流。
  • 車軸:這裏比喻急流聲響。
  • :盪漾,水波輕輕搖動的樣子。
  • 釣筒:釣魚用的竹筒。
  • 石苔:生長在石頭上的苔蘚。
  • :纏繞,環繞。
  • :輕輕擦過。
  • :地名,今浙江嵊州一帶。

翻譯

這條溪流是通往何處的路?我遙遙地向那位白鬍子的老人詢問。 寺廟隱藏在千山萬壑之中,而人家則獨居於一座小島之上。 魚兒在荷葉間遊動,荷葉上的露水被它們撞落;蟬聲在柳林間響起,伴隨着風的吹拂。 急流發出如車軸轉動的聲響,微小的波浪輕輕搖動着釣魚用的竹筒。 石上的苔蘚環繞着船槳,山間的果實輕輕擦過船身,留下一抹紅色。 我更願意在千村之中留宿,溪上的橋與通往剡地的道路相連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而深遠的山水畫面,通過詢問白髯翁、寺廟與人家、魚兒與蟬聲等元素,展現了五云溪的幽深與神祕。詩中「急瀨鳴車軸,微波漾釣筒」等句,巧妙地運用了聲音與動態的描寫,增強了畫面的生動感。結尾的「更就千村宿,溪橋與剡通」則表達了詩人對這種自然與人文和諧共存之地的嚮往與留戀。

許渾

許渾

字用晦(一作仲晦),唐代詩人,潤州丹陽(今江蘇丹陽)人。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,其一生不作古詩,專攻律體;題材以懷古、田園詩為佳,藝術則以偶對整密、詩律純熟為特色。唯詩中多描寫水、雨之景,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,並以「許渾千首詩,杜甫一生愁」評價之。成年後移家京口(今江蘇鎮江)丁卯澗,以丁卯名其詩集,後人因稱「許丁卯」。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。代表作有《咸陽城東樓》。 ► 51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