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南華雜篇述以五言十一章庚桑楚
列子御風行,冷然日徜徉。
無窮終莫至,有待故相妨。
資物猶妨己,資人豈不僵。
當其適齊反,啾啾五饋惶。
內誠雖未解,形諜已成光。
戶外盈雙屨,胸中滿百忙。
人毒因誰感,天刑忽漫嘗。
幸遇伯昏藥,初違鄭緩殃。
今人皆緩也,彼故使彼傷。
墨儒分道出,父弟反交戕。
殫家學屠龍,三年少技償。
得多由舐痔,百乘且誇長。
僞飾從茲起,深情孰比量。
九徵難遽測,五德任兇狂。
驪睡珠遭摘,王寤車亦亡。
縱使逃金木,寧可禦陰陽。
是惟至人者,甘瞑何有鄉。
鳶蟻堪同視,犧牛肯自喪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列子御風行:列子,即列禦寇,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,傳說他能駕馭風而行。
- 冷然:形容態度冷淡,超然物外。
- 徜徉:自由自在地行走。
- 無窮:無限,沒有盡頭。
- 有待:有所期待,有所依賴。
- 資物:依賴外物。
- 啾啾:形容聲音細碎。
- 五饋:五次饋贈,此處指五次遭遇困擾。
- 內誠:內心的真誠。
- 形諜:外在的表現。
- 雙屨:兩雙鞋,指來訪者衆多。
- 天刑:天命的懲罰。
- 伯昏藥:人名,具體不詳。
- 鄭緩:人名,具體不詳。
- 墨儒:墨家和儒家。
- 反交戕:互相傷害。
- 屠龍:比喻高超的技藝或無用的技能。
- 舐痔:比喻卑劣的奉承。
- 百乘:指擁有百輛馬車的貴族。
- 九徵:九種徵兆,指難以預測的事情。
- 五德:五種德行,此處指任性的行爲。
- 驪睡:指驪山下的寶珠被盜。
- 王寤:指君王醒來。
- 金木:指五行中的金和木,泛指各種物質。
- 禦陰陽:抵禦陰陽的變化,指無法抗拒自然規律。
- 至人:達到最高境界的人。
- 甘瞑:甘願閉眼,指無慾無求。
- 鳶蟻:鷹和螞蟻,比喻高下不等的事物。
- 犧牛:祭祀用的牛,比喻犧牲品。
翻譯
列子駕馭風而行,冷淡地日復一日地自由行走。 無論多麼遙遠,沒有盡頭,總是無法到達,有所期待,故而相互妨礙。 依賴外物,仍然妨礙自己,依賴他人,豈不是更加僵化。 當他從齊國返回時,遭遇五次困擾,聲音細碎,內心真誠雖未解開,外在的表現已成光鮮。 門外堆滿了兩雙鞋,胸中充滿了百忙。 人們因何感受毒害,天命的懲罰忽然嚐到。 幸好遇到伯昏藥,初次避開鄭緩的禍害。 現在的人們都像鄭緩一樣,他們故意使自己受傷。 墨家和儒家分道揚鑣,父子兄弟互相傷害。 耗盡家財學習屠龍之技,三年下來技藝少有回報。 得到的多是因爲卑劣的奉承,擁有百輛馬車的貴族還在誇耀。 虛僞的裝飾從此興起,深情又有誰能比量。 九種徵兆難以迅速預測,五種德行任由兇狂。 驪山下的寶珠被盜,君王醒來,車也丟失。 即使逃脫了金木的束縛,又怎能抵禦陰陽的變化。 只有達到最高境界的人,甘願閉眼,不知何方。 鷹和螞蟻可以同等看待,祭祀用的牛豈能自喪。
賞析
這首詩通過對列子御風行的描繪,表達了對於超脫世俗、追求精神自由的嚮往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典故和比喻,如「屠龍」、「舐痔」等,來諷刺現實社會的虛僞和功利。同時,通過對「至人」境界的讚美,強調了內心的寧靜和無慾無求的重要性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展現了詩人對於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