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上書懷

· 袁凱
十年不見鸛鵝軍,千里猶殘犬彘羣。 涕淚每從天際老,檄書誰道日邊聞。 荊蠻戰克心猶忍,淮寇平來地已分。 莫怪腐儒東海上,時時哀怨動秋雲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鸛鵞軍:指精銳的軍隊。鸛鵞,比喻勇猛的士兵。
  • 犬彘群:指野蠻的敵人。犬彘,比喻卑劣的人。
  • 涕淚:眼淚。
  • 天際:天邊,指極遠的地方。
  • 檄書:古代用於征召或聲討的文書。
  • 日邊:指皇帝身邊,朝廷。
  • 荊蠻:古代對楚地的稱呼,這裡指楚地的戰事。
  • 戰尅:戰勝。
  • 淮寇:指淮河流域的盜賊或叛亂者。
  • 腐儒:指迂腐的讀書人,這裡是作者自嘲。
  • 哀怨:悲傷怨恨。
  • 鞦雲:鞦天的雲,常帶有一種淒涼之感。

繙譯

十年未見那勇猛的軍隊,千裡之外仍有野蠻的敵人。 我的眼淚常從天邊流下,聲討的文書誰又能傳到朝廷? 楚地的戰事雖已勝利,心中仍感不忍;淮河的盜賊平定後,土地已分。 不要怪我這迂腐的讀書人,在東海之上,時常因哀怨而動搖鞦雲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戰亂和邊疆安危的深切憂慮。詩中,“十年不見鸛鵞軍”和“千裡猶殘犬彘群”形成鮮明對比,突出了國家的邊防危機。後句通過“涕淚”和“檄書”的描寫,抒發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無能的失望。結尾的“腐儒”自嘲和“哀怨動鞦雲”則深刻反映了作者內心的無奈和悲憤,展現了其深沉的愛國情懷。

袁凱

袁凱

袁凱,生卒年不詳,字景文,號海叟,明初詩人,以《白鷰》一詩負盛名,人稱袁白鷰。松江華亭(今上海市松江縣)人,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任監察御史,後因事爲朱元璋所不滿,僞裝瘋癲,以病免職回家,終“以壽終”。著有《海叟集》四卷。 ► 28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