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若水爲畫秋江衆禽圖

· 袁凱
錢唐王宰心思長,欲與造化爭毫芒。 下筆百鳥相趨蹌,前身豈是孤鳳凰。 江頭芙蓉花正開,花下細浪亦縈迴。 敔鵝貼貼天際來,雄雌相隨氣和諧。 一雙鴛鴦睡沙尾,野鳧翩翩唼菰米。 羣鷗爭浴故未已,傾落枯荷葉中水。 鶺鴒飛飛多急難,雎鳩意度誠幽閒。 乃知良工有深意,不在丹青形似間。 姑蘇臺前秋氣孤,五羊城下煙疏疏。 此時此景真相似,獨少扁舟歸釣魚。 宰也只今成老夫,愛我不辭爲此圖。 我今親老無可養,慎勿重添反哺烏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造化:自然界的創造和變化。
  • 毫芒:極細微的事物或部分。
  • 趨蹌:形容鳥類飛翔時的姿態。
  • 敔鵝:一種水鳥,此處指天鵝。
  • 貼貼:形容鳥兒飛翔時緊貼的樣子。
  • 唼菰米:吃菰米,菰米是一種水生植物的種子。
  • 鶺鴒:一種小型的水鳥。
  • 雎鳩:一種鳥,常用來比喻夫妻。
  • 丹青:繪畫藝術。
  • 形似:外表相似。
  • 姑蘇臺:位於今江蘇省蘇州市,古代名勝。
  • 五羊城:廣州的別稱。
  • 扁舟:小船。
  • 反哺烏:烏鴉反哺,比喻孝順。

翻譯

錢塘的王宰心思深遠,想要與自然界的細微變化一爭高下。他下筆描繪出百鳥飛翔的姿態,難道他前世不是孤獨的鳳凰嗎?江邊的芙蓉花正盛開,花下的細浪也縈繞回旋。天鵝從天際緩緩飛來,雄雌相隨,氣氛和諧。一對鴛鴦在沙尾安睡,野鴨輕快地吃着菰米。羣鷗爭相沐浴,水滴落在枯萎的荷葉上。鶺鴒飛翔,似乎在急切地尋找困難中的伴侶,而雎鳩則展現出深沉的幽閒氣質。由此可知,優秀的藝術家有着深刻的寓意,不只是在繪畫的外形上追求相似。姑蘇臺前秋意漸濃,五羊城下煙霧稀疏。此時的景色與此畫中的景象極爲相似,只是缺少了一葉扁舟,載着釣魚人歸來。王宰如今已成老者,他愛我,不惜爲此畫作。我如今父母年邁,無法親自照料,切勿再增添我這反哺的烏鴉。

賞析

這首詩讚美了王宰的繪畫技藝和他作品中的深遠意境。通過描繪秋江衆禽圖中的各種鳥類和自然景觀,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美的欣賞和對藝術家深意的理解。詩中「不在丹青形似間」一句,強調了藝術創作不應僅限於外表的模仿,而應有更深層次的寓意和情感表達。結尾處,詩人以自己的家庭情感爲背景,表達了對王宰的感激之情,同時也透露出對家庭責任的思考。整首詩語言優美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展現了詩人對藝術和生活的深刻感悟。

袁凱

袁凱

袁凱,生卒年不詳,字景文,號海叟,明初詩人,以《白鷰》一詩負盛名,人稱袁白鷰。松江華亭(今上海市松江縣)人,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任監察御史,後因事爲朱元璋所不滿,僞裝瘋癲,以病免職回家,終“以壽終”。著有《海叟集》四卷。 ► 28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