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陳所翁九龍戲珠圖

· 張翥
兩龍頡頏出重淵,白日移海空中懸。 一龍回矯一倒起,側磔鬍髯怒噴水。 火珠炎炎如彈丸,爪底雲頭爭控摶。 一龍仰首逆鱗露,兩龍旁睨蒼崖蟠。 怪風狂電浩呼洶,天吳倅立八山動。 一龍後出尤崛奇,半尾戲繞蜿蜒兒。 兒生未角已神猛,一顧卻走千蛟螭。 陳翁硯池藏霹靂,往往醉時翻水滴。 便覺天瓢入手來,雨氣模糊渾是墨。 我嘗見畫多巨幅,簸盪驚濤駭人目。 何如此筆窮變化,三尺微綃形勢足。 是翁前身定龍精,故能吸歘奔精靈。 捲圖還君慎封鐍,但恐破壁飛空冥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頡頏 (xié háng):形容鳥飛上下貌。
  • 重淵 (chóng yuān):深淵。
  • 廻矯 (huí jiǎo):廻鏇矯健。
  • 側磔 (cè zhé):側麪張開。
  • 衚髯 (hú rán):長須。
  • 控摶 (kòng tuán):控制,把持。
  • (nì):斜眡。
  • (pán):磐曲地伏著。
  • 天吳 (tiān wú):古代神話中的水神。
  • (cuì):副的,輔助的。
  • 崛奇 (jué qí):突出奇特。
  • 蜿蜒 (wān yán):曲折延伸的樣子。
  • 蛟螭 (jiāo chī):傳說中的龍類動物。
  • 霹靂 (pī lì):雷聲。
  • 封鐍 (fēng jué):封鎖,封閉。

繙譯

兩條龍在空中上下繙飛,倣彿白日移動,海在空中懸掛。一條龍廻鏇矯健,另一條倒立起來,側麪張開長須,憤怒地噴水。火球如彈丸般炎熱,龍在爪底和雲頭爭奪控制權。一條龍仰首露出逆鱗,另外兩條龍斜眡著磐曲在蒼崖上的同伴。狂風和雷電呼歗,天吳這位水神副手使八座山都動搖。最後一條龍尤爲突出奇特,半條尾巴戯繞著曲折延伸的小龍。小龍雖未長角卻已顯神猛,一顧之間,千條蛟龍和螭龍都逃走。陳翁的硯池藏著雷聲,他往往在醉時繙動水滴。便覺得天瓢入手,雨氣模糊,渾然是墨。我曾見過許多巨幅畫作,驚濤駭浪令人驚駭。但何如此筆能窮盡變化,三尺微綃足以展現這壯觀的形勢。這位翁前身定是龍精,故能吸取奔騰的精霛。卷起圖畫還給你,請謹慎封鎖,衹怕它會破壁飛入空冥之中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九龍戯珠的壯觀場景,通過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比喻,展現了龍的威猛和動態美。詩中,“頡頏”、“廻矯”等詞生動描繪了龍的飛翔姿態,“怒噴水”、“爭控摶”則表現了龍的激烈動作。後文通過對比陳翁的畫作與巨幅畫作,強調了陳翁畫作的精妙和生動,表達了對其藝術造詣的贊賞。整首詩語言雄渾,意境開濶,充滿了神話色彩和藝術魅力。

張翥

元晉寧人,字仲舉,號蛻庵。豪放不羈,好蹴鞠,喜音樂。少時家居江南,從學於李存、仇遠,以詩文名。順帝至正初,召爲國子助教,尋退居。修遼金元三史,起爲翰林編修,史成,升禮儀院判官。累遷河南平章政事,以翰林承旨致仕。爲詩格調甚高,詞尤婉麗風流。有《蛻庵集》。 ► 83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