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閒閒吳宗師徒孫丁自南卷

· 張翥
羨君學道上清宮,親得先生早發矇。 枸杞未逢朱孺子,丹砂須問葛仙翁。 窗前點易寒研露,壇上焚香夜禮空。 化鶴歸來定何事,從師千載住崆峒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上清宮:道教的宮觀,供奉道教神仙。
  • 發矇:啓矇,指開始接受教育或指導。
  • 枸杞:一種中葯材,傳說中硃孺子因食用枸杞而成仙。
  • 硃孺子:道教傳說中的仙人,因食用枸杞而成仙。
  • 丹砂:鍊丹用的原料,道教中常用來鍊制長生不老葯。
  • 葛仙翁:即葛洪,東晉時期的道教理論家、鍊丹家,被尊稱爲仙翁。
  • 點易:指研讀《易經》。
  • 寒研露:指清晨研讀《易經》時,硯台上的露水。
  • :道教進行宗教儀式的場所。
  • 禮空:曏天空行禮,表示敬意。
  • 化鶴:道教中仙人化身爲鶴的傳說。
  • 崆峒:山名,位於今甘肅省平涼市,道教傳說中的仙山。

繙譯

羨慕你在上清宮學習道法,早早得到先生的啓矇。 雖然還未遇到像硃孺子那樣因枸杞成仙的機緣,但鍊丹之事必須請教葛仙翁。 清晨在窗前研讀《易經》,硯台上的露水還未乾,夜晚在罈上焚香曏天空行禮。 若有一天化身爲鶴歸來,又有什麽事呢?跟隨師父千年,居住在崆峒仙山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吳宗師徒孫丁自南學習道法的羨慕之情,以及對其未來脩道成就的期待。詩中運用了道教傳說和典故,如硃孺子、葛仙翁、化鶴等,展現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蘊。同時,通過描繪窗前點易、罈上焚香等場景,營造出一種清幽、神秘的脩道氛圍。最後,以化鶴歸來、從師千載住崆峒作結,寄托了對吳宗師徒孫未來脩道成仙的美好祝願。

張翥

元晉寧人,字仲舉,號蛻庵。豪放不羈,好蹴鞠,喜音樂。少時家居江南,從學於李存、仇遠,以詩文名。順帝至正初,召爲國子助教,尋退居。修遼金元三史,起爲翰林編修,史成,升禮儀院判官。累遷河南平章政事,以翰林承旨致仕。爲詩格調甚高,詞尤婉麗風流。有《蛻庵集》。 ► 83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