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属合集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東皋:東邊的田地。
- 南畝:南邊的田地,泛指田地。
- 杏花:一種春天開花的植物。
- 菖葉:菖蒲的葉子,菖蒲是一種水生植物。
- 蒸藜:蒸煮的藜麥,一種糧食作物。
- 午餉:午飯。
- 荷鍤:扛着鍬。
- 趁春耕:利用春天的好時機進行耕作。
- 烏犍:黑色的牛。
- 引犢:帶領小牛。
- 布穀:布穀鳥,春天時常鳴叫的鳥。
- 歸與:回家與。
- 閒夜:寧靜的夜晚。
- 一窗燈火:一盞燈火透過窗戶。
- 讀書聲:讀書的聲音。
翻譯
東邊的田地和南邊的田地在雨後新晴,杏花即將開放,菖蒲的葉子也開始生長。田間的婦女蒸煮藜麥來準備午飯,鄰居的老翁扛着鍬趁着春天的好時機進行耕作。黑色的牛帶領着小牛在村村出現,布穀鳥在各處鳴叫催促人們。回到家與兒孫共度寧靜的夜晚,一盞燈火透過窗戶,傳來讀書的聲音。
賞析
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田園生活的寧靜與和諧。通過東皋南畝、杏花菖葉等自然景象的描繪,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。詩中田婦蒸藜、鄰翁春耕、烏犍引犢、布穀催人等生活場景,生動地反映了農村的日常生活和勞作。結尾的歸與兒孫共閒夜、一窗燈火讀書聲,則表現了家庭和睦與文化氛圍,體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嚮往。
張翥
元晉寧人,字仲舉,號蛻庵。豪放不羈,好蹴鞠,喜音樂。少時家居江南,從學於李存、仇遠,以詩文名。順帝至正初,召爲國子助教,尋退居。修遼金元三史,起爲翰林編修,史成,升禮儀院判官。累遷河南平章政事,以翰林承旨致仕。爲詩格調甚高,詞尤婉麗風流。有《蛻庵集》。
► 83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