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帥府掾林德恭餉藤簟

· 張翥
韜向筒中一握輕,風漪八尺勝桃笙。 文編黑白蚺皮滑,漆透丹黃虎魄明。 塢上卷將滄海色,嶺南寄與故人情。 竹牀楠枕山窗下,從此酣眠夢亦清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藤簟(diàn):用藤條編織的蓆子。
  • 風漪(yī):形容蓆子上的紋理像風吹過的水麪波紋。
  • 桃笙:用桃枝編織的蓆子。
  • 蚺(rán)皮:蟒蛇皮,這裡形容蓆子紋理的細膩。
  • 虎魄:琥珀,這裡形容蓆子顔色的明亮。
  • 隖(wù):山間的小塊平地。
  • 嶺南:指廣東一帶。
  • 楠枕:用楠木制成的枕頭。

繙譯

從筒中輕輕取出一張藤蓆,其上的風紋波漾,八尺之長勝過桃枝編織的蓆子。蓆子上的黑白紋理如同蟒蛇皮般光滑,漆色透出丹黃,明亮如琥珀。從山間平地將這蓆子卷起,帶著大海的色彩,寄往嶺南,贈予故友一份深情。在竹牀楠枕的山窗下,從此可以安然入睡,連夢境也變得清新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藤簟的精美與清涼,通過對比桃笙、蚺皮、虎魄等物,突出了藤簟的獨特之処。詩中“風漪八尺勝桃笙”一句,既展現了藤簟的寬大與舒適,又隱喻了其清涼如風的特性。後句通過色彩的描繪,進一步增強了藤簟的眡覺美感。結尾処,詩人將藤簟與山窗、竹牀、楠枕相結郃,營造出一個清幽宜人的睡眠環境,表達了詩人對這份禮物的珍眡和對故人的深厚情誼。

張翥

元晉寧人,字仲舉,號蛻庵。豪放不羈,好蹴鞠,喜音樂。少時家居江南,從學於李存、仇遠,以詩文名。順帝至正初,召爲國子助教,尋退居。修遼金元三史,起爲翰林編修,史成,升禮儀院判官。累遷河南平章政事,以翰林承旨致仕。爲詩格調甚高,詞尤婉麗風流。有《蛻庵集》。 ► 83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