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聲慢

· 張翥
金鑾學士,天上歸來、蘭舟小駐蕪城。供奉新詞,幾度慣賦鳴箏。相逢沉郎絕藝,爲尊前、細寫餘情。問何似,似秦關雁度,楚樹蟬鳴。 我亦從來多感,但登山臨水,慷慨愁生。一曲哀彈,只遣髯變魂驚。行期買花載酒,趁秋高、月明風清。須盡醉,聽江頭、腸斷數聲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金鑾學士:指在朝廷中任職的學者。
  • 天上歸來:比喻從朝廷歸來的高官。
  • 蘭舟:裝飾華美的船。
  • 蕪城:荒廢的城市,這裏指揚州。
  • 供奉新詞:指爲宮廷創作新詩。
  • 鳴箏:古代的一種絃樂器,這裏指彈奏箏。
  • 沉郎絕藝:指技藝高超的人,沉郎可能是指某個具體的藝術家。
  • 尊前:在宴席上。
  • 秦關雁度:比喻離別,如同雁羣飛過秦地的關隘。
  • 楚樹蟬鳴:比喻秋天的景象,楚地的樹上有蟬鳴。
  • 登山臨水:指遊覽山水。
  • 慷慨愁生:因感慨而產生憂愁。
  • 哀彈:悲傷的彈奏。
  • 髯變魂驚:形容極度震驚,連鬍鬚都變色了。
  • 買花載酒:指準備行裝,帶着花和酒。
  • 秋高:秋天天空高遠。
  • 月明風清:形容秋夜的美好。
  • 腸斷數聲:形容極度悲傷。

翻譯

金鑾學士從朝廷歸來,乘坐華美的船隻,在荒廢的揚州稍作停留。他爲宮廷創作新詩,多次習慣性地彈奏鳴箏。遇到了技藝高超的沉郎,在宴席上細細描繪餘下的情感。他問自己,這感覺像不像秦地的雁羣飛過關隘,或是楚地的樹上蟬鳴。

我也是向來多愁善感,每當遊覽山水時,感慨萬分,憂愁油然而生。一曲悲傷的彈奏,只讓人震驚到連鬍鬚都變色了。行前準備帶着花和酒,趁着秋天天空高遠,月光明亮,風清氣爽。必須盡情醉飲,聽着江邊傳來的幾聲極度悲傷的歌聲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從朝廷歸來的學者在揚州的所感所思。通過對比秦關雁度和楚樹蟬鳴,表達了離別與秋天的哀愁。詩中「登山臨水」與「慷慨愁生」相呼應,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內心的激盪。結尾的「買花載酒」與「月明風清」則寄託了對未來旅途的美好期待,而「腸斷數聲」則再次強調了內心的悲傷。整首詩情感豐富,意境深遠,展現了元代文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。

張翥

元晉寧人,字仲舉,號蛻庵。豪放不羈,好蹴鞠,喜音樂。少時家居江南,從學於李存、仇遠,以詩文名。順帝至正初,召爲國子助教,尋退居。修遼金元三史,起爲翰林編修,史成,升禮儀院判官。累遷河南平章政事,以翰林承旨致仕。爲詩格調甚高,詞尤婉麗風流。有《蛻庵集》。 ► 83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