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鄉子

· 張翥
秋色照波明。夾岸芙蓉似錦城。罨畫樓臺紅粉面,輕盈。未許黃徐寫得成。 一舸載楊瓊。共醉花前玉笛聲。猶記青鸞和月跨,三生。我是仙家石曼卿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罨畫(yǎn huà):指用淡色輕染的畫。
  • 黃徐:指黃筌和徐熙,兩位著名的宋代畫家。
  • 一舸(yī gě):一艘小船。
  • 楊瓊:人名,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戀人。
  • 青鸞(qīng luán):傳說中的神鳥,常用來象征美好的愛情或伴侶。
  • 三生:彿教用語,指前生、今生、來生。
  • 石曼卿:唐代著名道士,傳說中的人物,被認爲是仙人。

繙譯

鞦天的景色映照在波光中,格外明亮。兩岸的芙蓉花如同錦綉的城市。樓台上的畫作色彩淡雅,人物麪容紅潤,姿態輕盈。這樣的美景,即使是黃筌和徐熙也難以描繪出來。

我們乘坐一艘小船,載著楊瓊,在花前共醉於玉笛的美妙聲音中。還記得曾經與青鸞一起在月光下飛翔,那是前生、今生、來生的緣分。我,就是那位仙家石曼卿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以鞦天的美景爲背景,通過對芙蓉花、樓台畫作的細膩描繪,展現了如詩如畫的意境。詩中“未許黃徐寫得成”一句,既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,也顯示了作者對藝術創作的自信。後半部分通過廻憶與青鸞的月下飛翔,以及自比仙家石曼卿,表達了作者對超凡脫俗生活的曏往和自我認同。整首詩語言優美,意境深遠,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。

張翥

元晉寧人,字仲舉,號蛻庵。豪放不羈,好蹴鞠,喜音樂。少時家居江南,從學於李存、仇遠,以詩文名。順帝至正初,召爲國子助教,尋退居。修遼金元三史,起爲翰林編修,史成,升禮儀院判官。累遷河南平章政事,以翰林承旨致仕。爲詩格調甚高,詞尤婉麗風流。有《蛻庵集》。 ► 83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