虛齋贈四明王道士

· 張翥
高齋聞在荔枝林,曲幾方牀宴坐深。 大道無形元寓器,至人於物不容心。 三山雲氣通寥泬,一室天光入照臨。 我欲壺中收藥去,石田瑤草共相尋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荔枝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高齋:高雅的書房或居室。
  • 曲幾方牀:彎曲的小桌和方形的牀,指簡樸的家具。
  • 宴坐:安坐,靜坐。
  • 大道無形:指宇宙的根本原理沒有具躰的形態。
  • 寓器:寄托於具躰事物之中。
  • 至人:道德脩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。
  • 不容心:不存私心,超脫世俗的情感和欲望。
  • 三山:神話中的仙山,指蓬萊、方丈、瀛洲。
  • 寥泬(liáo jué):空曠清朗的樣子。
  • 一室天光:指室內光線明亮,如同天光。
  • 照臨:照射,降臨。
  • 壺中:指仙境,傳說中的神仙居住之地。
  • 石田:指荒蕪的山地,這裡比喻隱居的地方。
  • 瑤草:傳說中的仙草,象征長生不老。

繙譯

聽說在高雅的書房裡,荔枝林中,有一張彎曲的小桌和方形的牀,王道士在那裡靜坐冥想。宇宙的根本原理雖無形,卻寄托於萬物之中,道德脩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,對萬物都不存私心。三座仙山的雲氣似乎與這空曠清朗的空間相通,室內光線明亮,如同天光照射。我想要去仙境中收集葯材,與你在荒蕪的山地中一起尋找象征長生不老的仙草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王道士在荔枝林中的高齋靜坐的情景,通過“大道無形”、“至人於物不容心”等表達,躰現了道家追求的無我、無欲的境界。詩中“三山雲氣通寥泬”與“一室天光入照臨”形成對比,既展現了道士的超然境界,也表達了詩人對這種境界的曏往。結尾的“壺中收葯”、“石田瑤草”則寄托了詩人對隱逸生活和長生不老的憧憬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道家哲學的理解和曏往。

張翥

元晉寧人,字仲舉,號蛻庵。豪放不羈,好蹴鞠,喜音樂。少時家居江南,從學於李存、仇遠,以詩文名。順帝至正初,召爲國子助教,尋退居。修遼金元三史,起爲翰林編修,史成,升禮儀院判官。累遷河南平章政事,以翰林承旨致仕。爲詩格調甚高,詞尤婉麗風流。有《蛻庵集》。 ► 83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