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晚苦寒偶成四章錄似北山

· 張翥
清眠夢屢覺,霜氣轉悽悽。 春近雁北向,月明烏夜啼。 爐香留墨篆,燭淚聚銀泥。 少釋幽憂疾,尋君一杖藜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清眠:指睡眠安穩。
  • 霜氣:寒冷的空氣。
  • 雁北向:大雁向北飛,表示春天即將到來。
  • 烏夜啼:烏鴉在夜晚啼叫。
  • 墨篆:指墨跡,這裏可能指香爐上的煙霧形狀。
  • 燭淚:蠟燭燃燒時流下的蠟油。
  • 銀泥:指燭淚凝固後的樣子。
  • 幽憂疾:深藏的憂愁和疾病。
  • 一杖藜:一根藜杖,指行走時所用的柺杖。

翻譯

在安穩的睡眠中多次醒來,感受到霜氣變得更加淒冷。春天即將到來,大雁開始向北飛去,月亮明亮,烏鴉在夜晚啼叫。香爐中的煙霧繚繞,形狀如墨跡,蠟燭燃燒時流下的蠟油凝固成銀色的泥狀。稍稍緩解了內心的深藏憂愁和疾病,我便拄着柺杖去尋找你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寒冷夜晚的景象,通過自然元素如霜氣、雁、烏鴉和月光,以及人造物如香爐和蠟燭,表達了詩人在冬夜中的孤獨和憂愁。詩中「清眠夢屢覺」一句,既表現了夜晚的寧靜,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不安。後文通過「爐香」、「燭淚」等細膩的描寫,進一步以物寓情,抒發了詩人對溫暖和慰藉的渴望。最後一句「尋君一杖藜」則透露出詩人希望找到知己,共同度過這寒冷夜晚的願望。

張翥

元晉寧人,字仲舉,號蛻庵。豪放不羈,好蹴鞠,喜音樂。少時家居江南,從學於李存、仇遠,以詩文名。順帝至正初,召爲國子助教,尋退居。修遼金元三史,起爲翰林編修,史成,升禮儀院判官。累遷河南平章政事,以翰林承旨致仕。爲詩格調甚高,詞尤婉麗風流。有《蛻庵集》。 ► 83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