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道元帥師宗感時及陡溯山俟刀寨入貢次韻二詩送歸關戍
徼外頻傳羽檄飛,將軍三起著戎衣。
空山狐兔無藏窟,平陸龍蛇有殺機。
已見趙佗知漢德,更令孟獲識天威。
此行整頓蠻荒了,箐雨瀘煙好賦歸。
拼音
分享图
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徼外(jiào wài):邊疆之外。
- 羽檄(yǔ xí):古代用於徵召或聲討的文書,插上鳥羽以示緊急。
- 趙佗(Zhào Tuó):秦末漢初的南越國建立者。
- 孟獲(Mèng Huò):三國時期南中地區的豪強,曾被諸葛亮七擒七縱。
- 箐雨(qìng yǔ):山間的雨。
- 瀘煙(lú yān):瀘水(今瀾滄江)上的霧氣。
翻譯
邊疆之外頻繁傳來緊急的軍事文書,將軍三次起身穿上戰袍。 山林中的狐狸和野兔無處藏身,平原上的龍蛇暗藏殺機。 已經讓趙佗這樣的邊疆首領知曉了漢朝的恩德,更讓孟獲這樣的地方豪強見識了天朝的威嚴。 這次出征整頓了蠻荒之地,山間的雨和瀘水上的霧氣都成了歸途中的美好景緻。
賞析
這首作品描繪了將軍出征邊疆的情景,通過「羽檄飛」、「著戎衣」等詞語,展現了戰事的緊急和將軍的英勇。詩中「空山狐兔無藏窟,平陸龍蛇有殺機」一句,既表現了戰地的荒涼,也暗示了戰爭的殘酷。後兩句通過對趙佗和孟獲的提及,展現了漢朝的威德和將軍的功績。結尾的「箐雨瀘煙好賦歸」則表達了將軍完成使命後的歸心似箭,以及對歸途中自然美景的期待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將軍英勇出征和邊疆安定的讚美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