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麗 · 西湖
晚山青,一川雲樹冥冥。正參差、煙凝紫翠,斜陽畫出南屏。館娃歸、吳臺遊鹿,銅仙去、漢苑飛螢。懷古情多,憑高望極,且將尊酒慰飄零。自湖上、愛梅仙遠,鶴夢幾時醒。空留得、六橋疏柳,孤嶼危亭。
待蘇堤、歌聲散盡,更須攜妓西泠。藕花深、雨涼翡翠,菰蒲軟、風弄蜻蜓。澄碧生秋,鬧紅駐景,採菱新唱最堪聽。見一片、水天無際,漁火兩三星。多情月、爲人留照,未過前汀。
拼音
分享图
朗读
注釋
南屏:山名,在杭州南。
館娃:館娃宮,春秋時吳王夫差爲西施所築宮館,遺址在今江蘇吳縣西南靈巖山上。
吳臺:姑蘇臺,在今江蘇吳縣西南。其鄰長洲苑,是圍獵之所。
銅仙句:漢武帝於神明臺上作承露盤,立銅人舒掌接甘露,和玉屑飲用,以爲可以長壽。三國魏明帝時,下詔遷承露銅人至洛陽。
愛梅二句:宋初詩人林逋,居於杭州孤山,不入城市二十年,妻梅子鶴。
六橋:杭州蘇堤上六座橋。
西泠(líng):橋名。在杭州孤山。
菰(ɡū)蒲(pú):水生植物,俗稱茭白。
賞析
這是一首即景賦詠、流連光景之作。開首幾句,用淡淡的色彩勾勒湖上景色:暮靄沉沉,青山隱隱,四圍樹色幽深。晚煙把一切染上了青紫的色調,唯南邊的南屏山峯上,猶存一抹斜陽,留下了幾許明麗。這裏作者運用了明暗對比的手法,畫出了湖上的光景。然而江山永恆,人事代謝,當此暮色蒼茫之際,“江晚正愁予”,不由得作者思發懷古之幽情,想起昔日蘇州館娃宮一帶,當吳王夫差全盛時期,是何等的熱鬧。帝王嬪妃醉生夢死,但不久之後,西施出走,姑蘇臺上一片冷清清景象,野鹿出沒。又想起當年漢武帝爲求長生,鑄造金人捧露盤,曾幾何時,銅人被遷走,昔日繁華的漢苑荒蕪冷落,流螢飛度,就拿眼前的杭州來說,當年林逋隱於孤山,妻梅子鶴,一時傳爲佳話,如今風流雲散,人去山空,只剩下六橋煙柳,幾座荒島,幾個廢亭,冷清地佇立在晚風斜日中。作者懷古撫今,深深地感到世事如夢,撲朔迷離,不可捉摸。念天地之悠悠,望故鄉而不見,湖海飄零,感慨萬千,他只得濁酒一杯,以消愁腸。下片對上片而言,是時間的順延,寫西湖的夜景。這時蘇堤上歌聲散盡,人們攜妓向西泠走去。荷花在夜氣中呈暗紅色,深碧的荷葉經過雨打平添了幾分涼意。微風過處,菰蒲擺動,欲立蜻蜓不自由。世界是這麼寧靜。澄澄秋夜,年光偷換,唯有這欣欣向榮的荷花留駐着即將逝去的良辰美景。採菱人兒悠揚的歌聲傳來,那麼婉轉,那麼動聽。接着作者又將目光投向遠處,但見水天一色,幾點漁火一閃一閃,閃爍在沉沉的暗夜。不久,雲破月來,流光徘徊,照耀人間,如有無限依戀之情。全詞以船的行進作爲視角的轉換(此詞原有題“西湖泛舟夕歸,施成大席上,以‘晚青山’爲起句,各賦一詞”),因此詞中寫景多變,就像攝像機似的不斷切換鏡頭,有時推近,有時拉遠,將西湖秋日傍晚至晚間的景象一一映現出來。細微時,連蜻蜓弄風的細小畫面也被放大特寫;拉廣角時,南屏一角夕陽、六橋煙柳、兩三星火,都隱隱約約。但是詞中夾入一段懷古文字,寫得那麼感傷,似與全詞基調不大相稱,有因文造意之嫌。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冥冥(míng míng):昏暗的樣子。這裏形容傍晚雲樹朦朧不清。
- 參差(cēn cī):高低、長短、大小不齊的樣子,文中指山巒、樹木高低錯落。
- 紫翠:指山巒在暮靄中的顏色,紫色和翠色相間,形容景色多彩美麗。
- 南屏:南屏山,在杭州西湖之南,爲西湖十景「南屏晚鐘」所在地,因山形似屏障得名 。
- 館娃:館娃宮,春秋時吳王夫差爲西施所建,舊址在今江蘇蘇州靈巖山。這裏「館娃歸」意思是西施離開了館娃宮。
- 吳臺遊鹿:出自「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丘。」及「黍離麥秀」典故,吳臺即吳國的宮殿臺榭,現在已經荒廢,只剩下野鹿在那裏遊蕩,感慨世事變遷。
- 銅仙:銅仙人,漢武帝在建章宮神明臺上鑄有銅仙人,手託承露盤。「銅仙去」代表漢宮的淪亡。
- 漢苑飛螢:漢苑,漢代的宮苑。漢滅之後,宮苑荒廢,螢火蟲在其間飛舞,烘托繁華不再。
- 尊:通「樽」,酒杯。
- 鶴夢:指隱者的夢。西湖有林逋隱居孤山,種梅養鶴,人稱「梅妻鶴子」,「鶴夢」源自於此。
- 六橋:在西湖蘇堤上,由蘇軾主持修建,自北而南爲跨虹、東浦、壓堤、望山、鎖瀾、映波六橋 。
- 孤嶼(gū yǔ):孤立的小島,這裏指西湖中的孤山。
- 危亭:高亭。
- 西泠(líng):橋名,在杭州孤山西端,是西湖遊覽勝地之一。
- 翡翠:指翠鳥,這裏寫雨幕中翠鳥棲息於藕花叢中。
- 菰蒲(gū pú):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菰俗稱茭白,蒲即香蒲。
- 鬧紅:形容盛開的荷花。
- 採菱新唱:採菱人新創作演唱的歌曲。
- 前汀(tīng):前面的小洲。汀,水邊平地或小洲。
翻譯
傍晚的山巒一片青蔥,一川的雲樹朦朧幽深。山巒高低錯落,煙霧凝結在紫翠相間的山林間,斜陽餘暉勾勒出南屏山清晰的輪廓。曾經熱鬧非凡的館娃宮,如今西施已去,吳王宮苑荒廢,野鹿在其間遊走;銅仙人離開了漢宮,昔日繁華的漢苑如今只剩螢火蟲在飛舞。我心中滿是懷古的情思,登上高處極目遠望,暫且舉起酒杯慰藉這漂泊的人生。自西湖之上,那位愛梅的仙人林逋已遠逝,他如同仙鶴一般的美夢不知何時能醒。空留下蘇堤的六橋邊幾縷稀疏的垂柳,孤山上一座高聳的亭子。
等到蘇堤上的歌聲漸漸消散,我更要帶着歌妓前往西泠遊玩。藕花深處,細雨帶來涼意,翠鳥棲息其中;菰蒲柔軟,在風中輕舞逗弄着蜻蜓。澄澈碧綠的湖水帶來了秋意,盛開的荷花彷彿留住了時光,採菱人新唱的歌聲最是動聽。只見一片水天相接,無邊無際,只有兩三盞漁火閃爍。多情的明月,似乎爲人們停留照耀,還未越過前面的小洲。
賞析
這首詞以西湖爲背景,上片偏重懷古,下片着重寫景紀遊,情景交融,描繪了一幅富有歷史滄桑感和自然風光美的畫卷。開篇描繪西湖傍晚的山水景色,營造出朦朧幽深的氛圍。接着以「館娃歸」「銅仙去」等典故,感慨歷史的興衰變遷,透露出對往昔繁華消逝的傷感,引出自身「憑高望極」後「懷古情多」與「飄零」之感。
下片轉入對西湖美景及遊樂的描繪,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不同時節西湖優美的景緻,從靜謐的藕花深處到充滿生機的菰蒲間,又展現開闊的水天景色以及閃爍的漁火、多情的明月 ,動靜結合,聲色並茂,讓人如臨其境。在這美景之中,作者的賞玩之舉盡顯其瀟灑放逸的情懷。整首詞語言優美清麗,風格疏宕豪放又不失細膩婉約,將對歷史與現實的感悟完美地融入西湖勝景之中,極具藝術感染力 。
張翥
元晉寧人,字仲舉,號蛻庵。豪放不羈,好蹴鞠,喜音樂。少時家居江南,從學於李存、仇遠,以詩文名。順帝至正初,召爲國子助教,尋退居。修遼金元三史,起爲翰林編修,史成,升禮儀院判官。累遷河南平章政事,以翰林承旨致仕。爲詩格調甚高,詞尤婉麗風流。有《蛻庵集》。
► 83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