閏九月遊錢塘南屏諸山

· 張翥
山僧領客興何長,慧日峯前俯大荒。 舊俗尚傳三令節,人生難遇兩重陽。 丹楓換葉隨秋老,黃菊留花過閏香。 更與摩崖訪陳跡,西風吹冷薜蘿裳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九月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閏九月:指農曆中多出的一個九月,即閏月中的九月。
  • 錢塘:今浙江省杭州市的古稱。
  • 南屏:山名,位於杭州西湖之南。
  • 山僧:住在山中的僧人。
  • 慧日峯:山峯名,具體位置不詳,可能是南屏山的一部分。
  • 俯大荒:俯瞰廣闊的原野。
  • 三令節:指重陽節,因重陽節有登高、賞菊、飲菊花酒等習俗,故稱「三令節」。
  • 兩重陽:指閏九月中的重陽節,因閏月而出現兩個重陽節。
  • 丹楓:紅色的楓葉。
  • 換葉:指樹葉變色。
  • 黃菊:黃色的菊花。
  • 留花:指菊花在閏九月依然盛開。
  • 摩崖:在山崖上刻字或雕刻。
  • 陳跡:古代的遺蹟或痕跡。
  • 薜蘿裳:薜荔和女蘿,兩種植物,這裏指用這些植物編織的衣物。

翻譯

山中的僧人帶領我們遊覽,興致勃勃,我們在慧日峯前俯瞰着廣闊的原野。 舊時的習俗依然流傳,人們慶祝重陽節,而人生中難得遇到兩個重陽節。 紅色的楓葉隨着秋天的深入而變色,黃色的菊花因爲閏月而延長了花期,香氣依舊。 我們更是去探訪那些在山崖上刻字的古蹟,西風吹拂着我們用薜荔和女蘿編織的衣物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在閏九月與山僧一同遊覽錢塘南屏諸山的情景。詩中,「山僧領客興何長」展現了與山僧同遊的愉悅心情,「慧日峯前俯大荒」則通過俯瞰的視角,展現了壯闊的自然景象。後兩句通過「三令節」與「兩重陽」的對比,表達了人生難得的體驗。詩末的「摩崖訪陳跡」和「西風吹冷薜蘿裳」則增添了探古尋幽的意境,同時也體現了秋日的涼意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。

張翥

元晉寧人,字仲舉,號蛻庵。豪放不羈,好蹴鞠,喜音樂。少時家居江南,從學於李存、仇遠,以詩文名。順帝至正初,召爲國子助教,尋退居。修遼金元三史,起爲翰林編修,史成,升禮儀院判官。累遷河南平章政事,以翰林承旨致仕。爲詩格調甚高,詞尤婉麗風流。有《蛻庵集》。 ► 83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