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黃中玉之慶元市舶
昔我遊四明,壯觀溟海波。
褰裳寶山頂,曙色寒嵯峨。
日輪鎔生金,涌出萬丈渦。
雲氣忽破碎,朱光相蕩摩。
決眥蓬萊宮,攜手扶桑柯。
羣仙迎我笑,佩羽紛傞傞。
颶風歘驚潮,騰擲鱷與鼉。
浮槎徑可攬,從此超天河。
精神動百靈,上下煩撝訶。
歸來已十載,遠夢時一過。
君家賢父兄,儒術傳世科。
薄言捧省檄,舶署聊婆娑。
是邦控島夷,走集聚商舸。
珠香雜犀象,稅入何其多。
權衡較低昂,心計寧有訛。
資閱須歷試,壯圖詎蹉跎。
惟君官事隙,爲訪巖之阿。
懸想仙者徒,往往笑且歌。
遐徵渺不見,空響遙相和。
因聲兩黃鵠,持我紫玉珂。
豈無滄洲興,奈此塵劫何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褰裳(qiān cháng):提起衣服。
- 嵯峨(cuó é):形容山勢高峻。
- 鎔生金:形容太陽像熔化的金子一樣。
- 蕩摩:摩擦,衝擊。
- 決眥(jué zì):睜大眼睛。
- 扶桑:神話中的樹木,太陽升起的地方。
- 傞傞(suō suō):形容衆多。
- 歘(xū):忽然。
- 騰擲:跳躍。
- 撝訶(huī hē):指揮,呵斥。
- 婆娑(pó suō):形容悠閒自得的樣子。
- 犀象:犀牛和象。
- 權衡:比較,衡量。
- 訛(é):錯誤。
- 蹉跎(cuō tuó):虛度光陰。
- 巖之阿:山岩的角落。
- 遐徵:遠行。
- 紫玉珂:紫色的玉製裝飾品。
- 滄洲:指隱居的地方。
- 塵劫:佛教用語,指塵世的苦難。
翻譯
昔日我遊歷四明山,目睹了壯觀的海浪。提起衣服登上寶山之巔,清晨的寒意中,山勢顯得格外高峻。太陽像熔化的金子一樣升起,從萬丈深淵中涌出。雲氣忽然破碎,紅色的光芒相互摩擦。我睜大眼睛望向蓬萊仙宮,彷彿手握扶桑樹枝。羣仙對我微笑,紛紛佩戴着羽飾。颶風突然驚起潮水,鱷魚和鼉龍跳躍其間。乘着浮槎,我徑直可以觸摸到,從此超越天河。我的精神感動了百靈,上下煩擾地指揮呵斥。歸來已有十年,遠方的夢時常一過。
你的家族有着賢良的父兄,儒學傳承世代科舉。你奉命前往省府,暫時在舶署悠閒地度過。這個邦國控制着島夷,商船聚集,走動頻繁。珍珠、香料、犀牛和象牙,稅收何其豐厚。你比較衡量,心中計算,難道會有錯誤?資歷和閱歷需要經過考驗,壯志豈能虛度光陰。在官事之餘,你應去探訪山岩的角落。想象中的仙人,常常笑着唱歌。遠行的身影渺不可見,空靈的聲音遙遙相和。因此,我向你傳遞兩黃鵠的信息,帶着我的紫玉珂。難道沒有隱居的興致,無奈塵世的苦難何其多。
賞析
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遊歷四明山時的壯觀景象和對仙境的嚮往,同時表達了對友人黃中玉前往慶元市舶的祝願與期待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元素和生動的自然景象,展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。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仙境的嚮往,表達了作者對超脫塵世的渴望和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。
張翥
元晉寧人,字仲舉,號蛻庵。豪放不羈,好蹴鞠,喜音樂。少時家居江南,從學於李存、仇遠,以詩文名。順帝至正初,召爲國子助教,尋退居。修遼金元三史,起爲翰林編修,史成,升禮儀院判官。累遷河南平章政事,以翰林承旨致仕。爲詩格調甚高,詞尤婉麗風流。有《蛻庵集》。
► 830篇诗文
張翥的其他作品
- 《 憶廣陵舊事 》 —— [ 元 ] 張翥
- 《 北山誦藏經三旬畢詩以調之 》 —— [ 元 ] 張翥
- 《 周昉按樂圖 》 —— [ 元 ] 張翥
- 《 浪淘沙令 》 —— [ 元 ] 張翥
- 《 與勃海孟芾景章守歲成居竹宅 》 —— [ 元 ] 張翥
- 《 餘伯疇歸浙東簡郡守王居敬 》 —— [ 元 ] 張翥
- 《 郡樓晚望覽臨武堂故基 》 —— [ 元 ] 張翥
- 《 遊武康禺山留宿升元宮 》 —— [ 元 ] 張翥